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表 - 教育百科
ˇ
  • 部首
  • 部首外筆畫 3
  • 總筆畫 8
  • 漢語拼音 biǎo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ㄕˋㄨˋㄨㄞˋㄗㄞˋ˙ㄉㄜㄧˊㄇㄧㄢˋㄖㄨˊ:「ㄨㄞˋㄅㄧㄠˇ」、「ㄅㄧㄠˇㄆㄧˊ」、「ㄅㄧㄠˇㄌㄧˇㄅㄨˋ」。
  2. ㄓㄢˇㄌㄨˋㄖㄨˊ:「ㄅㄧㄠˇㄒㄧㄢˋ」、「ㄅㄧㄠˇㄧㄤˊ」。
  3. ㄕㄨㄛㄔㄨㄔㄨㄢˊㄉㄚˊㄖㄨˊ:「ㄅㄧㄠˇㄅㄞˊ」、「ㄅㄧㄠˇㄇㄧㄥˊ」、「ㄅㄧㄠˇㄉㄚˊ」。
  4. ㄇㄛˊㄈㄢˋㄅㄤˇㄧㄤˋㄖㄨˊ:「ㄅㄧㄠˇㄕㄨㄞˋ」、「ㄨㄟˊㄖㄣˊㄅㄧㄠˇ」。
  5. ㄧㄡˇㄧㄣㄑㄧㄣㄍㄨㄢㄒㄧˋ˙ㄉㄜㄖㄣˊㄖㄨˊ:「ㄅㄧㄠˇㄉㄧˋ」、「ㄅㄧㄠˇㄕㄨˊ」、「ㄅㄧㄠˇㄐㄧㄝˇㄈㄨ」。
  6. ㄈㄣㄍㄜˊㄏㄨㄛˋㄈㄣㄒㄧㄤˋㄧˇㄌㄧㄝˋㄐㄧˋㄕˋㄨˋ˙ㄉㄜㄨㄣˊㄐㄧㄢˋㄖㄨˊ:「ㄅㄠˋㄅㄧㄠˇ」、「ㄎㄜˋㄅㄧㄠˇ」、「ㄊㄨㄥˇㄐㄧˋㄅㄧㄠ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表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biǎo
解釋:
  1. 事物外在的一面。
    【例】外表、虛有其表、出人意表
  2. 傳達、宣布、告訴。
    【例】表示、略表心意
  3. 模範、榜樣。
    【例】表率、為人師表
  4. 分格或分類分項以列記事物的文件。
    【例】報表、課表、統計表
  5. 表親。用以稱呼父親或祖父的姊妹、母親或祖母的兄弟姊妹生的子女。
    【例】姑表、姨表、老表
  6. 計時器或計量器。
    【例】鐘表、電表 △錶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表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biǎo
解釋:
[名]
1.外衣。《說文解字.衣部》:「表,上衣也。」清.段玉裁.注:「上衣者,衣之在外者也。」明.袁宏道〈雨後遊六橋記〉:「諸友白其內者皆去表。」
2.標識。《管子.君臣上》:「民有疑惑貳豫之心,而上不能匡,則百姓之與間,猶揭表而令之止也。」唐.尹知章.注:「表,謂以本為標,有所告示也。」
3.事物外在的一面。如:「外表」、「江表」、「虛有其表」、「出人意表」。《左傳.僖公五年》:「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從之。」《文選.潘岳.西征賦》:「或從容傅會,望表知裡。」
4.模範、榜樣。如:「表率」、「為人師表」。《文選.班固.幽通賦》:「保身遺名,民之表兮。」
5.古代臣子呈給帝王的一種奏章。如三國蜀諸葛亮的〈出師表〉、李密的〈陳情表〉。明.徐師曾〈文體明辨序說.表〉:「古者獻言於君,皆稱上書。漢定禮儀,乃有四品,其三曰表,然但用以陳請而已。後世因之,其用寖廣。」
6.石碑。《漢書.卷七五.李尋傳》:「千里立表,萬里連紀。」
7.墓表、墓誌。如宋代歐陽修的〈瀧岡阡表〉。
8.分格或分項以列記事物的文件。如:「報表」、「課表」、「統計表」、「調查表」、「史記十二諸侯年表」。
9.人除正名以外的其他字號。《醒世恆言.卷七.錢秀才錯占鳳凰儔》:「(高贊)接口就問說:『此位就是令親顏大官人?前日不曾問得貴表。』錢青道:『年幼無表。』」
10. 計時器或計量器。如:「手表」、「電表」。《紅樓夢》第一九回:「寶玉命取表來看時,果然針已指亥正。」也作「錶」。
11. 表親。如:「姑表」、「姨表」、「老表」。
12. 泛指行為不檢點的婦女,也多專指妓女。通「婊」。
13. 姓。如明代有表貢。
[動]
1.加上外衣。《論語.鄉黨》:「當暑,袗絺綌,必表而出之。」三國魏.何晏.箋:「必表而出之,加上衣。」
2.顯揚、獎勵。《史記.卷五五.留侯世家》:「今陛下能封聖人之墓、表賢者之閭、式智者之門乎?」《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恨私心有所不盡,鄙陋沒世而文彩不表於後世也。」
3.傳達、宣布、告訴。如:「閒話不表」、「略表心意」。《漢書.卷六五.東方朔傳》:「又詔中尉、左右內史,表屬縣草田,欲以償鄠杜之民。」《二刻拍案驚奇》卷二五:「真正是沒頭的公事,表過不提。」
4.上奏章奏明某事。《三國志.卷三五.蜀書.諸葛亮傳》:「亮自表後主。」
5.上表推薦。《三國志.卷四七.吳書.吳主傳》:「曹公表權為討虜將軍。」
6.鑒察。如:「惟天可表」。《董西廂》卷七:「負心的天地表!天地表!」
7.裝潢修補書畫。通「裱」。《儒林外史》第三三回:「我表了個手卷在此,願捐的寫在上面。」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表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表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piáu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指事物外在的一面。
  2. [[名] ] 指姑母、舅舅、姨母方面的親戚。
  3. [[名] ] 榜樣、模範。
  4. [[動] ] 宣佈,顯示。
  5. [[動] ] 發散。
音讀: pió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分格或分項以列記事物的文件。
  2. [[名] ] 古代臣子呈給帝王的一種奏章。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表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外衣。《說文解字.衣部》:「表,上衣也。」《莊子.讓王》:「子貢乘大馬,中紺而表素。」明.袁宏道〈雨後遊六橋記〉:「諸友白其內者皆去表。」

2. 加上外衣。《論語.鄉黨》:「當暑,袗絺綌,必表而出之。」《禮記.玉藻》:「表裘不入公門。」

3. 外層、外顯之一面。如:「江表」、「表皮」。《書經.堯典》:「光被四表,格于上下。」《左傳.僖公五年》:「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從之。」晉.潘岳〈西征賦〉:「或從容傅會,望表知裏。」

4. 親戚的一種稱呼,父親姊妹或母親兄弟姊妹所生的子女。如:「表兄」、「表嬸」。《晉書.卷四三.列傳.山濤》:「(山濤)與宣穆后有中表親,是以見景帝。」《舊唐書.卷一○五.列傳.楊慎矜》:「慎矜與鉷父璡中外兄弟,鉷即表姪。」

5. 面臨、瀕臨。晉.程本《子華子.卷下.晏子問黨》:「齊之為國也,表海而負嵎。」明.徐光啟《農政全書.卷一三.東南水利上》:「蘇州之利,北枕長江,東表溟海。」

6. 頂端、頂顛。南朝齊.謝朓〈休沐重還道中〉詩:「雲端楚山見,林表吳岫微。」《樂府詩集.卷四八.清商曲辭五.西曲歌中.采桑度》:「攀條上樹表,牽壞紫羅裙。」

7. 標識、標舉。《管子.君臣上》:「則百姓之與間,猶揭表而令之止也。」《荀子.大略》:「水行者表深,使人無陷;治民者表亂,使人無失。」《續資治通鑑.卷一○二.宋紀一○三.宋高宗建炎三年》:「夜,以長竿引燈毯,表出之以為戲。」

8. 旗幟。《國語.晉語五》:「車無退表,鼓無退聲。」明.張岱《陶庵夢憶.卷七.定海水操》:「舳艫相隔,呼吸難通,以表語目,以鼓語耳。」

9. 傳達、陳奏。《漢書.卷六五.東方朔傳》:「又詔中尉、左右內史,表屬縣草田,欲以償鄠杜之民。」《後漢書.卷二七.伏侯宋蔡馮趙牟韋列傳.趙典》:「建和初,四府表薦,徵拜議郎。」《二刻拍案驚奇》卷二五:「真正是沒頭的公事,表過不提。」

10. 文體之一種,或指古時臣下上呈皇帝之奏章。如:「三國蜀.諸葛亮〈出師表〉」、「晉.李密〈陳情表〉」。明.徐師曾《文體明辨序說.表》:「古者獻言於君,皆稱上書。漢定禮儀,乃有四品,其三曰表,然但用以陳請而已。後世因之,其用寖廣。」

11. 鑒察、明鑒。如:「惟天可表」。《董西廂》卷七:「負心的天地表!天地表!」《紅樓夢》第六八回:「不想二爺反以我為那等妒忌不堪的人,私自辦了,真真叫我有冤沒處訴。我的這個心惟有天地可表。」

12. 顯揚、獎勵。《史記.卷五五.留侯世家》:「今陛下能封聖人之墓、表賢者之閭、式智者之門乎?」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恨私心有所不盡,鄙陋沒世而文彩不表於後世也。」

13. 標準、模範。《漢書.卷八六.何武王嘉師丹傳.何武》:「武曰:『刺史古之方伯,上所委任,一州表率也,職在進善退惡。』」漢.班固〈幽通賦〉:「保身遺名,民之表兮。」

14. 分格或分項以列記事物之文件。如:「史記十二諸侯年表」、「報表」、「課表」、「統計表」、「調查表」。

15.計時器或計量器。同「錶」。《史記.卷六四.司馬穰苴列傳》:「穰苴先馳立軍,立表下漏待賈。」《紅樓夢》第一九回:「寶玉命取表來看時,果然針已指亥正。」

16. 裝潢修補書畫。通「裱」。宋.王炎午〈贈晏裱背〉:「廬陵闤闠間裝理書畫者,署其門曰表背,往往裁飾其外之謂表,輔襯其裡之謂背。」《儒林外史》第三三回:「我表了個手卷在此,願捐的寫在上面。」

17. 泛指行為不檢點之婦女,也多專指妓女。通「婊」。元.石君寶《曲江池》第二折:「也則俺一時間錯被鬼昏迷,是贍表子平生落得的。」

18. 姓。如明代有表貢。

@A04307

注音: ㄅㄧㄠ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表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