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章 - 教育百科
  • 部首 ㄧㄣ
  • 部首外筆畫 2
  • 總筆畫 11
  • 漢語拼音 zhāng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ㄍㄜㄨㄣˊㄉㄥˇ˙ㄉㄜㄉㄨㄢˋㄌㄨㄛˋㄖㄨˊ:「ㄩㄝˋㄓㄤ」、「ㄆㄧㄢㄓㄤ」、「ㄨㄣˊㄓㄤ」、「ㄔㄨㄎㄡˇㄔㄥˊㄓㄤ」。
  2. ㄓˋㄉㄧㄥˋㄍㄨㄟㄗㄜˊ˙ㄉㄜㄨㄣˊㄕㄨㄖㄨˊ:「ㄍㄨㄟㄓㄤ」、「ㄐㄧㄢˇㄓㄤ」、「ㄓㄤㄔㄥˊ」。
  3. ㄧㄣˋㄒㄧㄣˋㄖㄨˊ:「ㄍㄞˋㄓㄤ」、「ㄑㄧㄢㄓㄤ」、「ㄓㄤ」、「ㄊㄨˊㄓㄤ」。
  4. ㄅㄧㄠㄓˋㄅㄧㄠㄐㄧˋㄖㄨˊ:「ㄅㄧˋㄓㄤ」、「ㄒㄩㄥㄓㄤ」。
  5. ㄊㄧㄠˊㄌㄧˇㄘˋㄒㄩˋㄖㄨˊ:「ㄗㄚˊㄌㄨㄢˋㄨˊㄓㄤ」。
  6. ㄌㄧㄤˋㄘˊㄩㄥˋㄩˊㄐㄧˋㄙㄨㄢˋㄕㄨㄨㄣˊㄉㄥˇㄉㄨㄢˋㄌㄨㄛˋ˙ㄉㄜㄉㄢㄨㄟˋㄖㄨˊ:「ㄑㄩㄢˊㄕㄨㄍㄨㄥˋㄈㄣㄦˋㄕˊㄨˇㄓㄤ。」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章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zhāng
解釋:
  1. 成篇而可以表達某一意旨的文字。
    【例】文章、篇章、下筆成章
  2. 印信。
    【例】私章、圖章
  3. 法規、條例。
    【例】規章、章程、簡章
  4. 條理、次序。
    【例】雜亂無章
  5. 標幟、標記。
    【例】徽章、勛章、臂章
  6. 量詞。計算書文等段落的單位。
    【例】全書共分二十五章。
  7. 姓。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章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zhāng
解釋:
[名]
1.成篇的文字。如:「文章」、「出口成章」、「下筆成章」。
2.文體名。古代臣子上奏國君的文書。漢.蔡邕《獨斷.卷上》:「凡群臣尚書於天子者有四名:一曰章,二曰奏,三曰表,四曰駁議。」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章表》:「章以謝恩,奏以按劾,表以陳請,議以執異。」
3.量詞。計算書、文等段落的單位。如:「全書共分二十五章。」
4.文采、花彩。《左傳.僖公二十四年》:「目不別五色之章為昧,心不則德義之經為頑。」唐.柳宗元〈捕蛇者說〉:「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
5.條理、次序。如:「雜亂無章」。唐.韓愈〈送孟東野序〉:「其為言也,亂雜而無章。」
6.法規、條例。如:「規章」。《史記.卷八.高祖本紀》:「與父老約法三章。」
7.印信。如:「私章」、「圖章」。
8.標識、標記。如:「徽章」、「勛章」、「臂章」。
9.姓。如漢代有章明。
[動]
表揚、顯揚。《禮記.緇衣》:「有國者章善𤺺惡,以示民厚,則民情不貳。」《史記.卷三七.衛康叔世家》:「舉康叔為周司寇,賜衛寶祭器,以章有德。」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章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章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siong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成篇的文字。
  2. [[量] ] 計算文章、長篇小說的段落單位。
音讀: tsiunn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成篇的文字。
  2. [[量] ] 計算長篇文章、小說的段落。
音讀: Tsiunn
屬性: 附-百家姓
解釋:
  1. 附錄-百家姓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章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一首或一節樂曲。《說文解字.音部》:「章,樂竟為一章。」清.段玉裁.注:「歌所止曰章。」

2. 成篇之文字。如:「文章」、「下筆成章」。《廣韻.平聲.陽韻》:「章,篇章。」《漢書.卷一○○.敘傳下》:「篇章博舉,通于上下。」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原道》:「莫不原道心以敷章,研神理而設教。」宋.蘇軾〈黃州再祭文與可文〉:「藝學之多,蔚如秋蕡。脫口成章,粲莫可耘。」

3. 文體名。古代臣子上奏國君之文書。漢.蔡邕《獨斷上》:「凡群臣尚書於天子者有四名:一曰章,二曰奏,三曰表,四曰駁議。」三國魏.曹丕〈典論論文〉:「琳、瑀之章表書記,今之雋也。」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章表》:「章以謝恩,奏以按劾,表以陳請,議以執異。」《三國演義》第二回:「表章雪片告急,十常侍皆藏匿不奏。」

4. 文采、花彩。《玉篇.音部》:「章,采也。」《左傳.僖公二十四年》:「目不別五色之章為昧,心不則德義之經為頑。」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徵聖》:「然則志足而言文,情信而辭巧,乃含章之玉牒,秉文之金科矣。」唐.柳宗元〈捕蛇者說〉:「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

5. 表揚、顯揚。《玉篇.音部》:「章,明也。」《禮記.緇衣》:「有國者章善惡,以示民厚,則民情不貳。」《史記.卷三七.衛康叔世家》:「舉康叔為周司寇,賜衛寶祭器,以章有德。」《漢書.卷六.武帝紀.贊曰》:「孝武初立,卓然罷黜百家,表章六經。」

6. 法規、條例。如:「規章」。《史記.卷八.高祖本紀》:「與父老約法三章。」《漢書.卷二三.刑法志》:「漢興之初,雖有約法三章,網漏吞舟之魚,然其大辟,尚有夷三族之令。」《漢書.卷一○○.敘傳下》:「國之誕章,博載其路。」

7. 條理、次序。如:「雜亂無章」。《後漢書.卷六○下.蔡邕列傳》:「如有釁故,自當極其刑誅。豈有伏罪懼考,反求遷轉,更相放效,臧否無章?先帝舊典,未嘗有此。」唐.韓愈〈送孟東野序〉:「其為言也,亂雜而無章。」

8. 印信。如:「私章」、「圖章」。《宋史.卷一三八.樂志十三》:「寶章煌煌,導以笙磬。還燕慈寧,邦家徯慶。」元.關漢卿《陳母教子》第三折:「俺這裡都是些紫綬金章官位,那裡發付你個綠袍槐簡的鍾馗。」明.劉若愚《酌中志.卷五.三朝典禮之臣紀略》:「馮號雙林,篤好琴書,雅歌投壺,有儒者風。神廟曾賜牙章,曰:『光明正大』。」

9. 量詞。計算書、文等段落之單位。如:「全書共分二十五章。」《紅樓夢》第三七回:「一時閑了,倒是於你我深有益的書看幾章是正經。」《紅樓夢》第八一回:「但是你又不是很愚夯的,明日我倒要你先講一兩章書我聽,試試你近來的功課何如,我才曉得你到怎麼個分兒上頭。」

10. 標識、標記。如:「徽章」、「勛章」、「臂章」。

11. 姓。如漢代有章明。

注音: ㄓㄤ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章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