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坐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ㄊㄨㄣˊㄅㄨˋㄈㄨˋㄗㄞˋㄨˋㄊㄧˇㄕㄤˋㄩˇㄓㄢˋㄒㄧㄤㄉㄨㄟˋㄖㄨˊ:「ㄗㄨㄛˋㄒㄧㄚˋ」、「ㄑㄧㄥˇㄗㄨㄛˋ」、「ㄗㄨㄛˋㄗㄞˋㄧˇ˙ㄗㄕㄤˋ」。
  2. ㄉㄚㄔㄥˊㄖㄨˊ:「ㄗㄨㄛˋㄔㄜ」、「ㄗㄨㄛˋㄔㄨㄢˊ」。
  3. ㄐㄩㄔㄨˇㄖㄨˊ:「ㄗㄨㄛˋㄌㄨㄛˋ」、「ㄗㄨㄛˋㄅㄟˇㄔㄠˊㄋㄢˊ」、「ㄗㄨㄛˋㄦˋㄨㄤˋ」。
  4. ㄐㄧㄢㄕㄡˇㄅㄨˊㄑㄩˋㄖㄨˊ:「ㄗㄨㄛˋㄓㄣˋ」。
  5. ㄧㄣㄗㄨㄟˋㄕㄡˋㄈㄚˊㄖㄨˊ:「ㄗㄨㄛˋㄙˇ」、「ㄌㄧㄢˊㄗㄨㄛˋㄈㄚˇ」。
  6. ㄅㄨˋㄌㄠˊㄉㄨㄥˋㄅㄨˋㄍㄨㄥㄗㄨㄛˋ:「ㄗㄨㄛˋㄒㄧㄤˇㄑㄧˊㄔㄥˊ」、「ㄗㄨㄛˋㄕㄡㄩˊㄌㄧˋ」、「ㄗㄨㄛˋㄕㄢㄎㄨㄥ」。
  7. ㄗㄨㄛˋㄩㄝˋ˙ㄗㄈㄨˋㄋㄩˇㄔㄢˇㄏㄡˋㄧˊ˙ㄍㄜㄩㄝˋㄌㄧˇ調ㄊㄧㄠˊㄧㄤˇㄕㄣㄊㄧˇㄖㄨˊ:「ㄊㄚㄗㄞˋㄗㄨㄛˋㄩㄝˋ˙ㄗㄑㄧˊㄐㄧㄢㄕㄡˋㄉㄠˋㄏㄣˇㄏㄠˇ˙ㄉㄜㄓㄠˋㄍㄨ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zuò
解釋:
  1. 彎曲下肢,將臀部附著在座位上休息。與「站」相對。
    【例】坐著、正襟危坐、如坐針氈 ◎
  2. 居、處。
    【例】坐落、坐北朝南、坐二望一
  3. 搭乘。
    【例】坐車、坐船
  4. 比喻平白的、不勞而獲的。
    【例】坐享其成、坐收漁利
  5. 指物體向後或向下壓。
    【例】槍的坐力大。
  6. 判決、定罪。
    【例】連坐
  7. 席位。通「座」。
    【例】坐位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坐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zuò
解釋:
[動]
1.彎曲下肢,將臀部附著在座位上休息。與站相對。如:「坐下」、「坐在椅子上」。
2.古人席地而坐時兩膝著地,故亦稱跪為「坐」。《禮記.玉藻》:「退則坐取屨。」唐.孔穎達.正義:「坐,跪也。」
3.居、處。如:「坐落」、「坐北朝南」、「坐二望一」。
4.搭乘。如:「坐車」、「坐船」。
5.干犯。如:「坐法當死」。
6.處斷、定罪。如:「連坐」、「坐死」。《韓非子.定法》:「公孫鞅之治秦也,設告相坐而責其實。」《隋書.卷八三.西域傳.吐谷渾傳》:「殺人及盜馬者死,餘坐則徵物以贖罪。」
7.北平、河北、天津方言。指物體重心極力向下壓。如:「這房子向下坐了。」
8.蒞臨。參見「坐殿」、「坐堂」等條。
[名]
席位。通「座」。《三國志.卷二一.魏書.王粲傳》:「時邕才學顯著,貴重朝廷,常車騎填巷,賓客盈坐。」
[副]
1.堅守不去。參見「坐鎮」、「坐索」等條。
2.比喻平白的、不勞而獲的。如:「坐享其成」、「坐收漁利」。
[介]
因為。《後漢書.卷二四.馬援傳》:「曾祖父通,以功封重合侯,坐兄何羅反,被誅。」唐.杜牧〈山行〉:「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坐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坐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sē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彎曲下肢,將臀部附著在座位上。
  2. [[動] ] 搭乘交通工具如汽車、飛機等。
  3. [[動] ] 承擔或接受。
  4. [[形] ] 建築物所座落的方向。
音讀: tshē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向別人道歉、賠不是。
  2. [[動] ] 賠償。
音讀: tsō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坐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指人將臀部附著於基座上止息,古時無椅凳,採跪姿。如:「坐下」、「坐在椅子上」。《說文解字.土部》:「坐,止也。」《禮記.玉藻》:「退則坐取屨。」唐.孔穎達.正義:「坐,跪也。」《紅樓夢》第九九回:「李十兒坐在椅子上,蹺著一隻腿。」

2. 席位。通「座」。《韓非子.外儲說左下》:「鄭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三國志.卷二一.魏書.王衛二劉傅傳.王粲》:「時邕才學顯著,貴重朝廷,常車騎填巷,賓客盈坐。」

3. 使就坐、留坐。《左傳.襄公二十四年》:「二子在幄,坐射犬於外。」唐.韓愈〈與鄂州柳中丞書〉其二:「提童子之手,坐之堂上,奉以為帥。」

4. 居、處。如:「坐北朝南」、「坐二望一」。宋.朱敦儒〈減字木蘭花.無人惜我〉詞:「乾坤許大,只在棘針尖上坐。」清.歸莊〈黃孝子傳〉:「父子坐旅中惝怳累日,因留過歲。」

5. 放置、安置。《老殘遊記》第二一回:「水壺裏又添了些冷水,坐在火上。」《兒女英雄傳》第九回:「大沙鍋裡的飯,因坐在湯罐口上,還是熱騰騰的。」

6. 搭乘。如:「坐船」。《明史.卷六五.輿服志一》:「婦女許坐轎,官民老疾者亦得乘之。」《紅樓夢》第八○回:「次日一早,梳洗穿帶已畢,隨了兩三個老嬤嬤坐車出西城門外天齊廟來燒香還願。」

7. 防守,留守。《左傳.桓公十二年》:「楚人坐其北門,而覆諸山下。」清.徐珂《清稗類鈔.奴婢類.坐省家丁》:「省外各府州縣,皆有坐省家丁。」

8. 干犯、觸犯。《史記.卷一○七.魏其武安侯列傳》:「甫,竇太后昆弟也,上恐太后誅夫,徙為燕相。數歲,坐法去官,家居長安。」《漢書.卷六.武帝紀》:「樂通侯欒大坐誣罔要斬。」

9. 處斷、定罪。如:「連坐」、「坐死」。《韓非子.定法》:「公孫鞅之治秦也,設告相坐而責其實。」《隋書.卷八三.西域列傳.吐谷渾》:「殺人及盜馬者,餘坐則徵物以贖罪。」

10. 爭辯訴訟。《左傳.昭公二十三年》:「叔孫婼如晉,晉人執之…… 晉人使與邾大夫坐。」晉.杜預.注:「坐,坐訟曲直。」《晏子春秋.內篇.問下》:「言不相坐,行不相反。」

11. 當副詞:

⑴ 比喻平白的、沒有付出的。如:「坐收漁利」。清.葉廷琯《鷗陂漁話.卷二.葛蒼公傳》:「志葵庸奴耳,其言夸誕,欲使他人幹事,彼坐享其成,必誤公事。」《孽海花》第五回:「崙樵又不善經紀,坐吃山空,當盡賣絕,又不好吃回頭草,再央求堂兄。」

⑵ 自然、無所勉強。南朝宋.鮑照〈蕪城賦〉:「孤蓬自振,驚砂坐飛。」宋.辛棄疾〈浣溪沙.儂是嶔崎可笑人〉詞:「有人一笑坐生春。」

⑶ 正好、恰好。南朝梁.王筠〈春日〉詩:「幽閨多怨思,停織坐嬌春。」唐.杜甫〈答楊梓州〉詩:「悶到楊公池水頭,坐逢楊子鎮東州。」

⑷ 漸、將。南朝齊.謝朓〈冬緒羈懷示蕭咨議虞田曹劉江二常侍〉詩:「客念坐嬋媛,年華稍菴薆。」唐.沈佺期〈和杜麟臺元志春情〉詩:「青春坐南移,白日忽西匿。」

⑸ 非常。南朝梁.何遜〈南還道中送贈劉咨議別〉詩:「夫君日高興,為樂坐驕奢。」唐.張九齡〈感遇〉詩:「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

⑹ 遂、乃。唐.陳子昂〈秋日遇荊州府崔兵曹使宴〉詩:「江湖一相許,雲霧坐交歡。」唐.白居易〈別元九後詠所懷〉詩:「同心一人去,坐覺長安空。」

⑺ 暫且。唐.孟浩然〈登安陽城樓〉詩:「才子乘時來騁望,群公暇日坐銷憂。」唐.岑參〈使君席夜送嚴河南赴長水〉詩:「使君地主能相送,河尹天明坐莫辭。」

(8) 枉然、徒然。唐.韋應物〈清明日憶諸弟〉詩:「唯恨乖親燕,坐度此芳年。」明.劉基〈賣柑者言〉:「法斁而不知理,坐糜廩粟而不知恥。」

12. 當連詞:

⑴ 因為。唐.杜牧〈山行〉詩:「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⑵ 於是。唐.韓愈〈贈唐衢〉詩:「胡不上書自薦達,坐令四海如虞唐﹖」

注音: ㄗㄨㄛ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坐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