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頓 - 教育百科
ˋ
  • 部首 ㄧㄝˋ
  • 部首外筆畫 4
  • 總筆畫 13
  • 漢語拼音 [一]dú[二]dùn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ㄓㄢˋㄊㄧㄥˊㄊㄧㄥˊㄓˇㄖㄨˊ:「ㄊㄧㄥˊㄉㄨㄣˋ」。
  2. ㄓㄥˇㄌㄧˇㄓˋㄖㄨˊ:「ㄓㄥˇㄉㄨㄣˋ」、「ㄉㄨㄣˋ」。
  3. ㄩㄥˋㄊㄡˊㄏㄨㄛˋㄐㄧㄠˇㄎㄡˋㄉㄧˋㄖㄨˊ:「ㄉㄨㄣˋㄕㄡˇ」、「ㄉㄨㄣˋㄗㄨˊ」。
  4. ㄌㄧˋㄎㄜˋㄊㄨˊㄖㄢˊㄖㄨˊ:「ㄉㄨㄣˋㄕˊ」、「ㄉㄨㄣˋㄨˋ」、「ㄇㄠˊㄙㄜˋㄉㄨㄣˋㄎㄞ」。
  5. ㄆㄧˊㄐㄩㄢˋㄖㄨˊ:「ㄎㄨㄣˋㄉㄨㄣˋ」。
  6. ㄌㄧㄤˋㄘˊㄩㄥˋㄩˊㄐㄧˋㄙㄨㄢˋㄈㄢˋㄔˋㄗㄜˊㄉㄥˇㄒㄧㄥˊㄨㄟˊㄘˋㄕㄨˋ˙ㄉㄜㄉㄢㄨㄟˋㄖㄨˊ:「ㄧˊㄉㄨㄣˋㄈㄢˋ」、「ㄊㄨㄥˋㄉㄚˇㄧˊㄉㄨㄣˋ」。
注音:
解釋:

2. ㄇㄛˋㄉㄨˊㄏㄢˋㄔㄨㄒㄩㄥㄋㄨˊㄔㄢˊㄩˊㄐㄩㄣㄨㄤˊ)˙ㄉㄜㄇㄧㄥˊ˙ㄗ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頓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dùn
解釋:
  1. 以頭或腳碰觸地面。
    【例】頓首、頓腳
  2. 暫停、停留。
    【例】停頓
  3. 安置、放置。
    【例】安頓
  4. 整治。
    【例】整頓
  5. 疲倦。
    【例】困頓、委頓
  6. 立刻、突然。
    【例】頓悟、茅塞頓開
  7. 量詞。計算吃飯、斥責等行為次數的單位。
    【例】吃一頓飯、痛打一頓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冒頓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頓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dùn
解釋:
[動]
1.以頭或足叩地。如:「頓首」、「頓腳」。唐.杜甫〈兵車行〉:「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干雲霄。」
2.暫停、停留。如:「停頓」。《文選.郭璞.遊仙詩七首之四》:「六龍安可頓,運流有代謝。」
3.安置、放置。如:「安頓」。宋.楊萬里〈城頭秋望〉詩二首之一:「秋光好處頓胡床,旋喚茶甌淺著湯。」
4.整治。如:「整頓」。《資治通鑑.卷二.周紀二.顯王四十八年》:「夫賢者,其德足以敦化正俗,其才足以頓綱振紀。」
5.屯兵、駐紮。通「屯」。《韓非子.五蠹》:「萬乘之國,莫敢自頓於堅城之下,而使強敵裁其弊也。」
[形]
1.疲倦。如:「困頓」、「委頓」。《孫子.謀攻》:「必以全爭於天下,故兵不頓而利可全。」
2.鈍、不鋒利。漢.賈誼〈治安策〉:「屠牛坦一朝解十二牛,而芒刃不頓者,所排擊剝割,皆眾理解也。」
3.傾倒、毀壞。《資治通鑑.卷六五.漢紀五十七.獻帝建安十三年》:「舟船戰具,頓廢不脩。」
[名]
1.量詞。計算吃飯、斥責等行為次數的單位。如:「吃一頓飯」、「痛打一頓」。
2.姓。如漢代有頓琦。
[副]
立刻、突然。如:「頓悟」、「茅塞頓開」。《紅樓夢》第五回:「勘破三春景不長,緇衣頓改昔年妝。」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參見「冒頓」條。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頓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頓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ǹg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捶打。
  2. [[動] ] 跌坐。
  3. [[動] ] 蓋、印。
  4. [[名] ] 指一餐飯。
  5. [[量] ] 計算吃飯次數的單位。
  6. [[動] ] 指放置重物於平臺上。
  7. 頓(一~)
音讀: tùn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頓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