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則 - 教育百科
ˊ
  • 部首 ㄉㄠ
  • 部首外筆畫 7
  • 總筆畫 9
  • 漢語拼音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ㄈㄚˇㄉㄨˋㄓˋㄉㄨˋㄖㄨˊ:「ㄩㄢˊㄗㄜˊ」、「ㄍㄨㄟㄗㄜˊ」、「ㄈㄚˇㄗㄜˊ」、「ㄒㄧˋㄗㄜˊ」。
  2. ㄇㄛˊㄈㄢˋㄖㄨˊ:「ㄧˇㄕㄣㄗㄨㄛˋㄗㄜˊ」。
  3. ㄐㄧˊㄐㄧㄡˋㄖㄨˊ:「ㄧㄡˇㄍㄨㄛˋㄗㄜˊㄍㄞˇ」、「ㄐㄧㄗㄜˊㄕˊ」。
  4. ㄑㄩㄝˋㄅㄧㄠˇㄕˋㄓㄨㄢˇㄓㄜˊ˙ㄉㄜㄩˇㄑㄧˋㄖㄨˊ:「ㄐㄧㄣㄗㄜˊㄅㄨˋㄖㄢˊ」。
  5. ㄐㄧㄝㄕㄨˋㄒㄩˋㄘˊㄏㄡˋㄅㄧㄠˇㄊㄧˊㄉㄨㄣˋㄖㄨˊ:「ㄧˋㄗㄜˊㄧˇㄒㄧˇㄧˋㄗㄜˊㄧˇㄧㄡ。」
  6. ㄌㄧㄤˋㄘˊㄩㄥˋㄩˊㄐㄧˋㄙㄨㄢˋㄨㄣˊㄗˋㄈㄣㄒㄧㄤˋㄉㄨㄢˋㄌㄨㄛˋ˙ㄉㄜㄉㄢㄨㄟˋㄖㄨˊ:「ㄧˋㄗㄜˊㄒㄧㄠㄒㄧˊ」、「ㄙㄢㄗㄜˊㄩˋㄧㄢˊ」、「ㄕˋㄊㄧˊㄦˋㄗㄜˊ」、「ㄒㄧㄣㄨㄣˊㄨˇㄗㄜ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則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規範、榜樣。
    【例】準則、以身作則
  2. 法度、規章。
    【例】法則、細則、青年守則
  3. 效法。
    【例】則天、則古
  4. 做。
    【例】則甚、則聲
  5. 便、就。
    【例】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6. 量詞。計算文字分項段落的單位。
    【例】一則消息、三則寓言、試題二則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則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動]
1.依照等級劃分物體。《說文解字.刀部》:「則,等畫物也。」
2.效法。《孟子.滕文公上》:「惟天為大,惟堯則之。」《史記.卷二.夏本紀》:「皋陶於是敬禹之德,令民皆則禹。」
3.做。參見「則甚」、「則聲」等條。
[名]
1.法度、規章。如:「法則」、「細則」、「稅則」、「青年守則」。《書經.五子之歌》:「有典有則,貽厥子孫。」
2.規範、榜樣。如:「以身作則」。《詩經.大雅.抑》:「敬慎威儀,維民之則。」
3.量詞。計算文字分項段落的單位。如:「一則消息」、「三則寓言」、「試題二則」、「新聞五則」。
4.姓。如漢代有則長。
[連]
1.便、就。如:「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詩經.召南.草蟲》:「亦既見止,亦既覯止,我心則降。」《鏡花緣》第一二回:「酒過一、二巡,則上小盤小碗。」
2.表示平列、對待的關係。《論語.學而》:「弟子入則孝,出則悌。」
3.只、僅。《荀子.勸學》:「口、耳之閒則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軀哉?」元.關漢卿《竇娥冤.楔子》:「端雲孩兒該打呵,看小生面則罵幾句。」
4.卻、而。如:「欲速則不達。」《孟子.梁惠王下》:「竭力以事大國,則不得免焉。」
5.如果。《左傳.僖公七年》:「心則不競,何憚于病?」
6.是、乃是。《孟子.公孫丑下》:「此則寡人之罪也。」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則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_則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sik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_則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依照等級劃分物體。《說文解字.刀部》:「則,等畫物也。」清.段玉裁.注:「等畫物者,定其差等而各為介畫也。」《漢書.卷一○○.敘傳下》:「〈坤〉作墜勢,高下九則。」唐.顏師古.注引劉德曰:「九則,九州土地上中下九等也。」

2. 法典、規章。如:「法則」、「青年守則」。《書經.五子之歌》:「有典有則,貽厥子孫。」南朝梁.沈約〈立左降詔〉:「減秩居官,前代通則。」

3. 規律,常法。漢.賈誼〈鵩鳥賦〉:「合散消息兮,安有常則?」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書記》:「式者,則也。陰陽盈虛,五行消息,變雖不常,而稽之有則也。」

4. 規範、榜樣。如:「以身作則」。《詩經.大雅.抑》:「敬慎威儀,維民之則。」漢.鄭玄.箋:「則,法也。」唐.王勃〈平臺祕略讚十首.孝行第一〉:「履薄臨深,惟王之則。」

5. 傚法。《孟子.滕文公上》:「惟天為大,惟堯則之。」《史記.卷二.夏本紀》:「皋陶於是敬禹之德,令民皆則禹。」

6. 作、做。《醒世恆言.卷一.兩縣令競義婚孤女》:「月香暗暗叫苦,不敢則聲。」《蕩寇志》第九回:「明日就那裡路上砍了這廝,卻投別處去,蔡京抬舉,我要他則甚?」

7. 量詞。計算文字分項段落之單位。如:「一則消息」、「三則寓言」、「試題二則」、「新聞五則」。

8. 只、僅。《孟子.滕文公下》:「充仲子之操,則蚓而後可者也。」《荀子.勸學》:「口、耳之閒則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軀哉?」

9. 當連詞:

⑴ 便、就。如:「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詩經.召南.草蟲》:「亦既見止,亦既覯止,我心則降。」唐.柳宗元〈捕蛇者說〉:「非死,則徙爾。」《鏡花緣》第一二回:「酒過一、二巡,則上小盤小碗。」

⑵ 如果。《左傳.僖公七年》:「心則不競,何憚於病?」《史記.卷七.項羽本紀》:「謹守成皋,則漢欲挑戰,慎勿與戰,毋令得東而已。」

⑶ 也許、或者。《左傳.襄公一八年》:「若有事於東方,則可以逞。」《史記.卷八一.廉頗藺相如列傳》:「君不如肉袒伏斧請罪,則幸得脫矣。」

⑷ 能夠。《左傳.哀公一一年》:「鳥則擇木,木豈能擇鳥?」《荀子.王制》:「水則載舟,水則覆舟。」

⑸ 是、乃是。《孟子.公孫丑下》:「此則寡人之罪也。」《五代史平話.周史.卷上》:「我這劍要賣與烈士,大則安邦定國,小則禦侮扞身,您孩兒每識個甚麼?」

⑹ 卻、但。《孟子.梁惠王下》:「竭力以事大國,則不得免焉。」《孟子.滕文公上》:「樂歲,粒米狼戾,多取之而不為虐,則寡取之。」

10. 當介詞:

⑴ 相當於「之」。《詩經.齊風.雞鳴》:「匪雞則鳴,蒼蠅之聲。」

⑵ 相當於「以」。《晏子春秋.內篇.雜上》:「人多愛我者,吾體不能親;人多諫我者,吾志不能用,是則內無拂而外無輔。」

⑶ 相當於「於」。《禮記.學記》:「人之學也,或失則多,或失則寡,或失則易,或失則止。」

11. 語氣助詞。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蓋鍾子期死,伯牙終身不復鼓琴,何則?士為知己者用。」

12. 姓。如漢代有則長。

注音: ㄗㄜ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則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臺灣台語 相關臺灣客語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