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士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士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shì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士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shì |
解釋:
[名] 1.未婚的男子。《易經.歸妹卦.上六》:「女承筐,無實;士刲羊,無血、無攸利。」《詩經.召南.野有死麕》:「有女懷春,吉士誘之。」 2.男子的美稱。《詩經.鄭風.女曰雞鳴》:「女曰:『雞鳴』,士曰:『昧旦』。」 3.四民之一。指讀書人、知識分子。如:「士農工商」。漢.王充《論衡.實知》:「故智能之士,不學不成,不問不知。」 4.古代社會階層的等級之一,為貴族中等級最低者。如:「天子、諸侯、大夫、士、庶人。」 5.泛稱居官受祿的人。《禮記.中庸》:「忠信重祿,所以勸士也。」 6.對品德好、有睿智或特殊技藝的人的美稱。如:「明士」、「勇士」、「護士」、「博士」、「碩士」。 7.對人的美稱。如:「男士」、「女士」、「地方人士」。 8.兵卒。如:「士兵」、「士卒」。 9.現今軍中的階級名稱,在尉級以下。如:「上士」、「中士」、「下士」。 10. 職業、工作。《論語.述而》:「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 11. 姓。如戰國時晉國有士蒍。 12. 二一四部首之一。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士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 賈馥茗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士」字在中國典籍中出現最早的是指法官,見〔尚書.舜典〕載:「帝曰:皐陶、蠻夷華夏、寇賤姦宄,汝作士,五刑有服,五服三就,五流有宅,五牢三居,唯明克允。」此後典籍中常常出現士字,或指有才能的人,或指讀書人,也泛指男性的普通人。荀子在〔哀公篇〕區分庸人、士、君子、賢人和大聖,對士有明白的描述(參見「人有五儀」)。又在〔荀子〕書中,出現了許多「士」的名稱,有的因名稱而略有解釋,有的則只見名稱而已,匯集起來,可供參照。 1.名與義並見:(1)通士:「上則能尊君,下則能愛民,物至而應,事起而辨。」是指能事上治下,能任事應物,辨別道理的人。(2)公士:「不下比以闇上,不上同以疾下,分爭於中,不以私害之。」是指不勾結下位的人以欺騙上級,也不阿諛上級以危害在下的人,和同等的人有爭端時,能堅守本分,不因私心而害人。(3)直士:「身之所長,上雖不知,不以悖君;身之所短,上雖不知,不以取賞;長短不飾,以情自竭。」是指自己的優點未曾為上級發現也不怨恨,自己的缺點未曾為上級所發現,也不蒙蔽以取得爵賞(升遷),不掩飾優點或缺點,只是盡其在我,實事求是。(4)愨士:「庸言必信之,庸行必慎之,畏法流俗,而不敢以其所獨甚。」(甚字王念孫以為應作「是」字,意義較通)指言而有信,行為審慎,守法合俗,不敢堅持己見。(以上並見〔不茍篇〕,荀子在列舉此四種士後,同時描述了「小人」,是「言無常信,行無常貞,唯利所在,無所不傾。」頗可對照。)(5)處士:古之所謂處士者,德盛者也,能靜者也,修正者也,知命者也,箸是者也。今之所謂處士者,無能而云能者也;無知而云知者也;利心無足,而佯無欲者也;行偽險穢,而強高言謹愨者也;以不俗為俗,離縱而跂訾者也。(〔非十二子〕)「處」是未出仕的人,即未擔任官職者,這樣的人有古今之別。古之處士具有盛德,安於平民生活,只是修正自己,篤定不移,即是有德安分守常的人。而今之處士,是本身並無才知,卻自以為有能有知,貪心很重,卻裝作無欲,總之,可說是一種「虛偽」的人。(6)信士:信士的描述,要銜接上文,〔王霸篇〕中載:「.…‥援夫千歲之信法以持之也。安與夫千歲之信士為之也。人無百歲之壽,而有千歲之信士,何也?曰:以夫千歲之法自持者,是乃千歲之信士矣。」是指千歲而不變的是禮法,人的壽命雖然不到百歲,能夠信守持久不變的禮法的人,就是信士,而且可以稱之為「千歲之信士」。(7)勁士:「行法至堅,不以私欲亂所聞。」(〔儒效篇〕)是指堅守禮法行事,不以私欲淆亂聽聞,即是堅持一定的信念,不輕易改變正確觀念,可說是有堅毅性格的人。(8)義士:「故用國者,義立而王,……挈國以呼禮義而無以害之,行一不義,殺一無罪,而得天下,仁者不為也。櫟然扶持心國且若是其固也。之所與為之者,之人則舉義士也。」〔王霸篇〕這是由國君行仁義而使國家安定,協助這樣的國君的人,是與國君觀念和作為一致的人,稱為義士。2.名見於文,可由名知義:(1)國士:「雖有國士之力。」(〔子道篇〕)(2)賢士:「無國而不有賢士。」(〔王霸篇〕)(3)能士:「無國而不有能士。」(〔王霸篇〕)(4)俊士:「天下國家有俊士。」(〔大略篇〕)(5)修士:「使修士行之。」(〔君道篇〕)又「修士之喪,動一鄉,屬朋友。」(〔禮論篇〕)(6)辯士:「辯士之所不能言也。」(〔儒效篇〕)(7)戰士:「其戰士安難」安難意為不避危難。(〔富國篇〕)(8)隱士:「天下無隱士,無遺善。」(〔正論篇〕)(9)列士:「被文學,服禮義,為天下列士。」(〔大略篇〕)(10)從士:「從士以上皆羞利而不與民爭業。」(〔大略篇〕)(ll)元士:「元士(即上士)次之。」(〔正論篇〕)(12)庶士:「庶士(即軍士)介而夾道。」(〔正論篇〕)(13)銳士:「秦之銳士。」(〔儀兵篇〕)(14)罷士:「無國而不有罷士。」罷士意指疾病或無行者。(〔王霸篇〕)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士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
四縣音 |
|
海陸音 |
|
大埔音 |
|
饒平音 |
|
詔安音 |
|
南四縣 |
|
釋義:
|
|
四縣音 |
|
海陸音 |
|
大埔音 |
|
饒平音 |
|
詔安音 |
|
南四縣 |
|
釋義: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_士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
sū
|
解釋: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_士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注音: | ㄊㄨˇ #ㄕˋ |
正字: | 土 |
異體字/附錄字內容: |
〔關鍵文獻〕 《金石文字辨異.上聲.虞韻.土字》引〈北齊劉碑造像銘〉。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士 |
授權資訊: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