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更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基本資料
部首: | 曰 |
筆畫: | 7 |
部首外筆畫: | 3 |
注音: | 1.ㄍㄥ 2.ㄍㄥˋ |
解釋: 1. (1)改易。如:「更改」、「更換」、「更正」、「更動」、「變更」。 (2)古代夜間的計時單位。一夜分為五更,每更約兩小時。如:「三更半夜」、「三更燈火五更雞」。 (3)經歷。如:「少不更事」。 2. (1)程度加重。如:「更加」、「更痛」、「更好」、「更進步」。 (2)再。如:「更上一層樓」、「更生」、「自力更生」、「更生人」。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基本資料
部首: | 曰 |
部首外筆畫: | 3 |
總筆畫: | 7 |
注音: |
|
解釋: |
|
注音: |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國語詞典重編本
基本資料
部首: | 曰 |
部首外筆畫: | 3 |
總筆畫: | 7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一]gēng |
解釋: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三]gèng |
解釋: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二]jīng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客家語辭典
基本資料
部首: | 曰 |
部首外筆畫: | 3 |
總筆畫: | 7 |
四縣音 |
|
海陸音 |
|
大埔音 |
|
饒平音 |
|
詔安音 |
|
南四縣 |
|
釋義: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客家語辭典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四縣音 |
|
海陸音 |
|
大埔音 |
|
饒平音 |
|
詔安音 |
|
南四縣 |
|
釋義: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客家語辭典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四縣音 |
|
海陸音 |
|
大埔音 |
|
饒平音 |
|
詔安音 |
|
南四縣 | |
釋義: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客家語辭典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基本資料
部首: | 曰 |
音讀: |
kenn/kinn
|
解釋:
|
|
音讀: |
king
|
音讀: |
kìng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閩南語辭典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