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和 - 教育百科
ˊ
  • 部首 ㄎㄡˇ
  • 部首外筆畫 5
  • 總筆畫 8
  • 漢語拼音 [一]hé[二]hè[三]hàn[四]hú[五]huò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調ㄊㄧㄠˊㄒㄧㄝˊㄖㄨˊ:「ㄏㄜˊㄒㄧㄝˊ」、「ㄓㄥˋㄊㄨㄥㄖㄣˊㄏㄜˊ」、「ㄏㄜˊㄏㄠˇㄖㄨˊㄔㄨ」。
  2. ㄊㄧㄥˊㄓㄢˋㄆㄧㄥˊㄒㄧˊㄓㄥㄉㄨㄢ˙ㄉㄜㄖㄨˊ:「ㄏㄜˊㄆㄧㄥˊ」、「ㄧˋㄏㄜˊ」、「ㄏㄜˊㄩㄝ」、「ㄐㄧㄤˇㄏㄜˊ」、「ㄍㄜㄉㄧˋㄑㄧㄡˊㄏㄜˊ」。
  3. ㄨㄣㄕㄨㄣˋ˙ㄉㄜㄒㄧㄤˊ˙ㄉㄜㄖㄨˊ:「ㄙㄨㄟˊㄏㄜˊ」、「ㄏㄜˊㄞˇㄎㄜˇㄑㄧㄣ」、「ㄒㄧㄣㄆㄧㄥˊㄑㄧˋㄏㄜˊ」、「ㄏㄜˊㄧㄢˊㄩㄝˋㄙㄜˋ」。
  4. ㄨㄣㄋㄨㄢˇ˙ㄉㄜㄖㄨˊ:「ㄏㄜˊㄈㄥㄒㄩˇㄖˋ」、「ㄈㄥㄏㄜˊㄖˋㄌㄧˋ」。
  5. ㄌㄧㄢˊㄊㄨㄥˊㄖㄨˊ:「ㄏㄜˊㄦˊㄇㄧㄢˊ」。
  6. ㄍㄜˋㄕㄨˋㄒㄧㄤㄐㄧㄚ˙ㄉㄜㄗㄨㄥˇㄕㄨˋㄖㄨˊ:「ㄗㄨㄥˇㄏㄜˊ」、「ㄦˋㄐㄧㄚㄙㄢ˙ㄉㄜㄏㄜˊㄕˋㄨˇ。」
  7. ㄅㄨˋㄈㄣㄕㄥˋㄈㄨˋㄖㄨˊ:「ㄏㄜˊㄑㄧˊ」、「ㄏㄜˊㄐㄩˊ」、「ㄓㄜˋㄔㄤˇㄑㄧㄡˊㄙㄞˋㄕㄨㄤㄈㄤㄉㄚˇㄏㄜˊ˙ㄌㄜ。」
  8. ㄖˋㄅㄣˇ˙ㄉㄜㄅㄧㄝˊㄔㄥㄖㄨˊ:「ㄏㄜˊㄈㄨˊ」、「ㄉㄚˋㄏㄜˊㄇㄧㄣˊㄗㄨˊ」。
注音:
解釋:

ㄩˇㄍㄣㄖㄨˊ:「ㄨㄛˇㄏㄢˋㄋㄧˇ」、「ㄅㄚㄑㄧㄢㄌㄧˇㄌㄨˋㄩㄣˊㄏㄢˋㄩㄝˋ」。

注音:
解釋:

ㄕㄥㄧㄣㄒㄧㄤㄧㄥˋㄖㄨˊ:「ㄔㄤˋㄏㄜˋ」、「ㄏㄜˋㄕㄥ」、「ㄈㄨˋㄏㄜˋ」。

注音:
解釋:

ㄏㄨㄣˋㄏㄜˊㄐㄧㄠˇㄅㄢˋㄖㄨˊ:「ㄐㄧㄠˇㄏㄨㄛˋ」、「ㄏㄨㄛˋㄇㄧㄢˋ」、「ㄏㄨㄛˋㄒㄧㄋㄧˊ」。

注音:
解釋:

ㄉㄚˇㄆㄞˊㄕˊㄆㄞˊㄓㄤㄘㄡˋㄑㄧˊㄔㄥˊㄉㄨㄟˋㄦˊㄏㄨㄛˋㄕㄥˋㄔㄥㄨㄟˊㄏㄨˊ」。ㄖㄨˊ:「ㄏㄨˊㄆㄞˊ」、「ㄐㄧㄡˇㄆㄥˋㄏㄨˊ」。

注音:
解釋:

ㄨㄣㄋㄨㄢˇㄖㄨˊ:「ㄐㄧㄣㄊㄧㄢ˙ㄉㄜㄊㄧㄢㄑㄧˋㄏㄠˇㄋㄨㄢˇ˙ㄏㄨㄛ。」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和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各數相加的總數。
    【例】總和
  2. 平息爭端、停止爭鬥。
    【例】和解、講和、議和
  3. 親睦、調諧。
    【例】和睦、和諧
  4. 溫順、安詳。
    【例】和氣、和藹
  5. 溫暖。
    【例】和煦、風和日麗
  6. 對、向。
    【例】晚輩和尊長講話的態度要恭敬。
  7. 與、跟。
    【例】我和他是好朋友。
  8. 連同、連帶。
    【例】和衣而眠、和衣而臥
  9. 日本或日本的。
    【例】大和、和服
注音:
漢語拼音: huo
解釋:
  1. 溫暖的。
    【例】暖和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聲音相應。
    【例】附和、唱和
  2. 依原詩格律或內容作詩以酬答他人。
    【例】和詩
注音:
漢語拼音: huò
解釋:
  1. 攪拌、混合。
    【例】攪和、和麵
注音:
漢語拼音: hàn
解釋:
  1. (一)7. 的語音。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牌戲中某一方的牌已湊齊成副而獲勝稱為「和」。
    【例】和牌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和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名]
1.各數相加的總數。如:「總和」、「二加三的和是五。」
2.適中、恰到好處、剛柔並濟的常道。《論語.學而》:「禮之用,和為貴。」《禮記.中庸》:「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
3.和平、停戰。如:「講和」、「議和」。《孫子.行軍》:「無約而請和者,謀也。」《戰國策.趙策三》:「故不若亟割地求和,以疑天下慰秦心。」
4.日本的別名。如:「大和民族」。
5.姓。如漢代有和武、晉代有和嶠。
[動]
1.敦睦、調諧。如:「和好如初」。《左傳.隱公四年》:「臣聞以德和民,不聞以亂。」
2.連同。如:「和衣而眠」。
[形]
1.溫順的、安詳的。如:「和藹」、「心平氣和」、「和顏悅色」。南朝陳.徐陵〈晉陵太守王勵德政碑〉:「風神雅淡,識量寬和。」唐.張說〈岳陽早霽南樓〉詩:「心阻意徒馳,神和生自足。」
2.溫暖的。如:「和煦」、「風和日麗」。唐.白居易〈首夏病間〉詩:「清和好時節,微風吹裌衣。」
[介]
對、向。如:「你和尊長講話的態度要恭敬。」《紅樓夢》第八回:「好幾處都有,都稱贊得了不得,還和我們尋呢!」
[連]
與、跟。如:「我和他是好朋友。」宋.岳飛〈滿江紅.怒髮衝冠〉詞:「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
注音:
漢語拼音: huo
解釋:
[形]
溫暖的。如:「暖和」。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動]
1.聲音相應。如:「附和」、「唱和」。《資治通鑑.卷二三六.唐紀五十二.順宗永貞元年》:「絪等從而和之,議始定。」宋.蘇軾〈赤壁賦〉:「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
2.依原詩格律或內容作詩以酬答他人。唐.白居易〈和微之詩.序〉:「微之又以近作四十三首寄來,命僕繼和。」
注音:
漢語拼音: huò
解釋:
[動]
攪拌、混合。如:「拌和」、「攪和」、「和麵」。《文明小史》第三回:「柳知府詫異道:『與他們甚麼相干?怎麼也和在裡頭。』」
注音:
漢語拼音: hàn
解釋:
(一)[連]之語音。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動]
牌戲中牌張已湊齊成副而獲勝稱為「和」。如:「和牌」。《文明小史》第五五回:「秦鳳梧自己買這樣,買那樣,應酬朋友,吃酒碰和,毛毛的也有一萬了。」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和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和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hām
又音: hâm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連] ] 與、跟。
音讀: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划算、值得。
  2. [[動] ] 平手,不分勝負。
  3. [[動] ] 比對測量。
  4. [[動] ] 配製。
音讀: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音讀: huê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和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ㄏㄜˋ

1. 聲音相應。《說文解字.口部》:「和,相應也。」《荀子.樂論》:「唱和有應,善惡相像。」《資治通鑑.卷二三六.唐紀五二.順宗永貞元年》:「絪等從而和之,議始定。」宋.蘇軾〈赤壁賦〉:「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

2. 呼應、響應。《商君書.更法》:「論至德者,不和於俗;成大功者,不謀於眾。」《漢書.卷七○.傅常鄭甘陳段傳.陳湯》:「時康居兵萬餘騎分為十餘處,四面環城,亦與相應和。」

3. 依他人題材、用韻作詩詞以相酬答。唐.白居易〈和微之詩序〉:「微之又以近作四十三首寄來,命僕繼和。」唐.張籍〈哭元九少府〉詩:「閒來各數經過地,醉後齊吟唱和詩。」

㈡ㄏㄜˊ

1. 適中、合宜。《禮記.中庸》:「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論語.學而》:「禮之用,和為貴。」

2. 和諧。《左傳.隱公四年》:「臣聞以德和民,不聞以亂。」南朝粱.陸倕〈石闕銘〉:「役休務簡,歲阜民和。」

3. 停戰、息爭而歸和平。《孫子.行軍》:「無約而請和者,謀也。」《戰國策.趙策三》:「故不若亟割地求和,以疑天下,慰秦心。」

4. 柔順、安詳。南朝陳.徐陵〈晉陵太守王勵德政碑〉:「風神雅淡,識量寬和。」唐.張說〈岳陽早霽南樓〉詩:「心阻意徒馳,神和生自足。」

5. 溫暖。唐.白居易〈首夏病間〉詩:「清和好時節,微風吹裌衣。」《老殘遊記》第三回:「因為已是九月底天氣,雖十分和暖,倘然西北風一起,立刻便要穿棉了。」

6. 健康舒適。《南史.卷七三.孝義列傳上.劉渢》:「公去歲違和,今欲發動。」元.鄭光祖《㑳梅香》第二折:「教解元善服湯藥,把貴體和調。」

7. 連同、連帶。唐.元稹〈貶江陵途中寄樂天〉詩:「紫芽嫩茗和枝採,朱橘香苞數瓣分。」《三國演義》第四五回:「瑜和衣臥倒,嘔吐狼籍。」

8. 連詞。與、跟。宋.岳飛〈滿江紅.怒髮衝冠〉詞:「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儒林外史》第四○回:「我和你們眾百姓在此痛飲一天,也是緣法。」

9. 介詞。對、向。《紅樓夢》第八回:「好幾處都有,都稱讚得了不得,還和我們尋呢!」《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二回:「他和我買書,想賴我的書價。」

10. 數字相加後之總數。如:「總和」、「二加三的和是五。」

11. 日本民族名。亦用為日本國的別稱。如:「大和民族」、「和服」。

12. 姓。如漢代有和武、晉代有和嶠。

㈢ㄏㄢˋ,ㄏㄜˊ8.之語音。

㈣ㄏㄨㄛˋ

攪拌、混合。如:「攪和」。《三國演義》第九一回:「喚行廚宰殺牛馬,和麵為劑,塑成人頭,內以牛羊等肉代之,名曰『饅頭』。」《文明小史》第三回:「柳知府詫異道:『與他們甚麼相干?怎麼也和在裡頭。』」

㈤˙ㄏㄨㄛ

「暖和」:溫暖。《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五:「周秀才吃了,覺得暖和了好些。」《文明小史》第五○回:「不過這樣大冷天氣,在家裡躲著幾多暖和,跑出去簡直是受罪了。」

㈥ㄏㄨˊ

牌戲湊齊牌張合乎規定而獲勝。如:「和牌」。《文明小史》第五五回:「秦鳳梧自己買這樣,買那樣,應酬朋友,吃酒碰和,毛毛的也有一萬了。」

㈦ㄙ

@A02912

注音: ㈠ㄏㄜˋ ㈡ㄏㄜˊ ㈢ㄏㄢˋ ㈣ㄏㄨㄛˋ ㈤˙ㄏㄨㄛ ㈥ㄏㄨˊ ㈦ㄙ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和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以及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