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科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ㄓㄨㄢㄇㄣˊ˙ㄉㄜㄌㄟˋㄅㄧㄝˊㄒㄧㄤˋㄇㄨˋㄖㄨˊ:「ㄅㄞˇㄎㄜ」、「ㄋㄟˋㄎㄜ」、「ㄎㄜㄇㄨˋ」、「ㄨㄞˋㄎㄜ」、「ㄌㄧˇㄎㄜ」、「ㄨㄣˊㄎㄜ」、「ㄨㄣˊㄕㄨㄎㄜ」、「ㄖㄣˊㄕˋㄎㄜ」。
  2. ㄈㄚˇㄌㄩˋㄊㄧㄠˊㄇㄨˋㄖㄨˊ:「ㄗㄨㄛˋㄐㄧㄢㄈㄢˋㄎㄜ」、「ㄐㄧㄣㄎㄜㄩˋㄌㄩˋ」。
  3. ㄉㄧㄥˋㄗㄨㄟˋㄩㄥˋㄈㄚˇㄌㄩˋㄐㄧㄚㄧˇㄔㄨˇㄈㄚˊㄖㄨˊ:「ㄎㄜㄗㄨㄟˋ」、「ㄎㄜㄧˇㄈㄚˊㄐㄧㄣ」。
  4. ㄐㄧㄍㄨㄢㄋㄟˋㄈㄣㄅㄧㄝˊㄅㄢˋㄕˋ˙ㄉㄜㄉㄢㄨㄟˋㄖㄨˊ:「ㄅㄧㄥㄧˋㄎㄜ」、「ㄨㄣˊㄕㄨㄎㄜ」、「ㄖㄣˊㄕˋㄎㄜ」。
  5. ㄍㄨˇㄉㄧㄢˇㄒㄧˋㄑㄩˇㄓㄨㄥㄧㄢˇㄩㄢˊ˙ㄉㄜㄉㄨㄥˋㄗㄨㄛˋㄖㄨˊ:「ㄎㄜㄅㄞˊ」。
  6. ㄕㄥㄨˋㄒㄩㄝˊㄕㄤˋ˙ㄉㄜㄈㄣㄌㄟˋㄖㄨˊ:「ㄇㄠㄎㄜ」、「ㄏㄜˊㄅㄣˇㄎㄜ」、「ㄘㄠˇㄅㄣˇㄎㄜ」、「ㄑㄧㄤˊㄨㄟˊㄎㄜ」。
  7. ㄎㄜㄅㄢ:①ㄓㄠㄕㄡㄦˊㄊㄨㄥˊㄒㄩㄝˊㄒㄧˋ˙ㄉㄜㄒㄧˋㄅㄢ。②ㄔㄨㄢˊㄊㄨㄥˇㄓㄥˋㄍㄨㄟ˙ㄉㄜㄐㄧㄠˋㄩˋㄖㄨˊ:「ㄊㄚㄕˋㄎㄜㄅㄢㄔㄨㄕㄣ˙ㄉㄜㄙㄨㄛˇㄧˇㄗㄨㄛˋㄑㄧˇㄕˋㄌㄞˊㄧˋㄉㄧㄢˇㄧㄝˇㄅㄨˋㄏㄢˊㄏㄨˊ。」③ㄅㄧˇㄩˋㄐㄧㄘㄥˊ˙ㄉㄜㄓˊㄨˋㄖㄨˊ:「ㄒㄧㄣㄖㄣˋ˙ㄉㄜㄗㄨㄥˇㄐㄧㄥㄌㄧˇㄕˋㄧㄡˊㄎㄜㄅㄢㄕㄤˋㄌㄞˊ˙ㄉㄜ。」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類別、項目。
    【例】學科、外科、理科
  2. 法律、條目。
    【例】作奸犯科、金科玉律
  3. 機關內分別辦事的單位。
    【例】兵役科、文書科、人事科
  4. 處斷、處罰。
    【例】論罪科刑
  5. 國劇中稱動作、舉止為「科」。
    【例】科白、插科打諢
  6. 生物學上的分類之一。指同一目的生物按相似特徵分為若干科。
    【例】貓科、桑科、禾本科
  7. 科學的簡稱。
    【例】科技、社科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科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名]
1.等級、品級。《論語.八佾》:「射不主皮,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南朝梁.皇侃.疏:「科,品也。」唐.柳宗元〈上大理崔大卿應制舉不敏啟〉:「古之知己者,不待來求而後施德者也。然則亟來而求者,誠下科也。」
2.類別、項目。如:「學科」、「術科」、「內科」、「外科」、「文科」、「理科」。
3.機關內分別辦事的單位。如:「兵役科」、「文書科」、「人事科」。
4.生物學中分類的階層名稱。分階於「目」之下,指同一目的生物按相似特徵分為若干科,由一群親緣關係相近之屬所組成。如:「貓科」、「桑科」、「禾本科」。
5.法律、條目。如:「作奸犯科」、「金科玉律」。
6.國劇中的動作、舉止稱為「科」。如:「科白」、「插科打諢」。
7.量詞。計算植物的單位。同「棵」。宋.陳與義〈秋雨〉詩:「是事且置當務本,菜圃已添三萬科。」
[動]
處斷、處罰。如:「論罪科刑」。《資治通鑑.卷八一.晉紀三.武帝太康元年》:「有司奏『濬違詔,大不敬,請付廷尉科罪。』」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科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科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kho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類別、項目。
  2. [[名] ] 機關內分別辦事的單位。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科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等級、品類。《說文解字.禾部》:「科,程也。」清.徐灝《說文解字注箋》卷一三:「科,謂諸率取數於禾者,從而區分,別其差等,故从禾从斗。斗以量而區分之也,因之凡諸程品,皆謂之科。」《論語.八佾》:「射不主皮,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南朝梁.皇侃.疏:「科,品也。」唐.柳宗元〈上大理崔大卿應制舉啟〉:「古之知己者,不待來求而後施德者也。然則亟來而求者,誠下科也。」《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三:「不想遇著荒歉之歲,六科未收。」

2. 逐條列舉。《廣韻.平聲.戈韻》:「科,條也。」漢.蔡邕〈戍邊上章〉:「誠恐所懷,隨軀腐朽,抱恨黃泉。遂不設施,謹先顛踣,科條諸志。」三國吳.闕名〈曹瞞傳〉:「既還,科問前諫者,眾莫知其故,人人皆懼。」

3. 法律、法條。如:「金科玉律」。《戰國策.秦策一》:「科條既備,民多偽態。」三國蜀.諸葛亮〈出師表〉:「若有作姦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

4. 處斷、判決。如:「論罪科刑」。《舊五代史.卷一四六.食貨志》:「如違省價,買賣之人,依盜鑄錢律文科斷。」《資治通鑑.卷八一.晉紀三.武帝太康元年》:「有司奏『濬違詔,大不敬,請付廷尉科罪。』」

5. 學術或業務之類別、品項。如:「學科」、「術科」、「內科」、「外科」、「文科」、「理科」。《論語.先進》:「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言語:宰我、子貢。政事:冉有、季路。文學:子游、子夏。」宋.邢昺.疏:「夫子門徒三千,達者七十有二,而此四科,唯舉十人者,但言其翹楚者耳。」三國魏.曹丕〈典論論文〉:「蓋奏議宜雅、書論宜理、銘誄尚實、詩賦欲麗。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

6. 古代選才取士考試之科目、條例、等第、年分等。亦指科舉考試。如「進士科」、「庚戌科」、「科場」、「科考」。《新唐書.卷一六四.列傳.王彥威》:「少孤,家無貲,自力於學。舉明經甲科,淹識古今典禮。」《儒林外史》第一三回:「到漢朝用賢良方正開科,所以公孫弘、董仲舒舉賢良方正,這便是漢人的舉業。」《醒世恆言.卷一一.蘇小妹三難新郎》:「兩子都有文經武緯之才,博古通今之學,同科及第,名重朝廷。」

7. 機關內分設之辦事單位。如:「兵役科」、「文書科」、「人事科」。

8. 生物學分類之一。指同一目之生物按相似特徵分為若干科。如:「貓科」、「桑科」、「禾本科」。

9. 徵收稅賦。清.顧炎武《日知錄.卷一四.蘇松二府田賦之重》:「且夫民田僅以五升起科,而官田之一石者,奉詔減其什之三,而猶為七斗。」《明史.卷一八○.列傳.丘弘》:「洪武、永樂間,以畿輔、山東土曠人稀,詔聽民開墾,永不科稅。」

10. 古代戲劇中之動作、舉止稱為「科」。如:「科白」、「笑科」。元.武漢臣《生金閣》第三折:「(魂子提頭衝上,打科)(衙內做慌,云)那裡這個鬼魂打將來,好怕人也!走走走。」《紅樓夢》第二二回:「鳳姐亦知賈母喜熱鬧,更喜謔笑科諢,便點了一齣『劉二當衣』。」後亦泛指行為、動作。元.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卷一二.連枝秀》:「發科打諢,不離機鋒。」元.關漢卿《魯齋郎》第四折:「不索你鬧鑊鐸,磕著頭禮拜我。誰聽你兩道三科,嚷似蜂窩,甜似蜜缽。」

11. 坑、坎。通「坑」。《廣雅疏證.卷九下.釋水》:「科,坑也。」《孟子.盡心上》:「流水之為物也,不盈科不行。」宋.趙岐.章句:「科,坎也。」晉.郭璞〈江賦〉:「煥大塊之流形,混萬盡於一科。」

12. 中空。《廣雅疏證.卷三下.釋詁》:「科,空也。」《易經.說卦傳》:「(離)其於木也,為科,上槁。」唐.孔穎達.正義:「科,空也。……木既空中者,上必枯槁也。」

13. 不戴帽、摘脫。《史記.卷七○.張儀列傳》:「虎賁之士跿跔科頭貫頤奮戟者,至不可勝計。」南朝宋.裴駰.集解:「科頭,謂不著兜鍪入敵。」《醒世恆言.錢秀才錯占鳳凰儔》:「丫鬟奉命,只等新郎進來,便替他解衣科帽。」

14. 量詞。計算植物的單位。同「棵」。宋.陳與義〈秋雨〉詩:「是事且置當務本,菜圃已添三萬科。」

注音: ㄎㄜ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科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