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會 - 教育百科
ˋ
  • 部首 ㄩㄝ
  • 部首外筆畫 9
  • 總筆畫 13
  • 漢語拼音 [一]guì[二]kuài[三]huǐ[四]huì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ㄐㄩˋㄏㄜˊㄖㄨˊ:「ㄏㄨㄟˋㄑㄧˊ」、「ㄏㄨㄟˋㄏㄜˊ」、「ㄏㄨㄟˋㄕㄤ」、「ㄏㄨㄟˋㄊㄢˊ」。
  2. ㄉㄨㄛㄕㄨˋㄖㄣˊ˙ㄉㄜㄐㄧˊㄐㄩˋㄏㄨㄛˊㄉㄨㄥˋㄖㄨˊ:「ㄔㄚˊㄏㄨㄟˋ」、「ㄨㄢˇㄏㄨㄟˋ」、「ㄐㄧˋㄋㄧㄢˋㄏㄨㄟˋ」、「ㄌㄧˇㄇㄧㄣˊㄉㄚˋㄏㄨㄟˋ」。
  3. ㄊㄨㄢˊㄊㄧˇㄗㄨˇㄖㄨˊ:「ㄍㄨㄥㄏㄨㄟˋ」、「ㄕㄤㄏㄨㄟˋ」、「ㄊㄨㄥˊㄒㄧㄤㄏㄨㄟˋ」。
  4. ㄉㄨㄕˋㄖㄨˊ:「ㄕㄥˇㄏㄨㄟˋ」、「ㄉㄨㄏㄨㄟˋ」。
  5. ㄐㄧㄢˋㄇㄧㄢˋㄖㄨˊ:「ㄏㄨㄟˋㄇㄧㄢˋ」、「ㄏㄨㄟˋㄐㄧㄢˋ」。
  6. ㄌㄧㄠˇㄐㄧㄝˇㄌㄧㄥˇㄨˋㄖㄨˊ:「ㄧˋㄏㄨㄟˋ」、「ㄊㄧˇㄏㄨㄟˋ」、「ㄏㄨㄟˋㄘㄨㄛˋㄧˋ」、「ㄒㄧㄣㄌㄧㄥˇㄕㄣˊㄏㄨㄟˋ」。
  7. ㄋㄥˊㄖㄨˊ:「ㄊㄚㄏㄨㄟˋㄧㄡˊㄩㄥˇ。」、「ㄓˇㄧㄠˋㄋㄨˇㄌㄧˋㄌㄧˇㄒㄧㄤˇㄧˊㄉㄧㄥˋㄏㄨㄟˋㄕˊㄒㄧㄢˋ。」
  8. ㄎㄜˇㄋㄥˊㄖㄨˊ:「ㄊㄚㄏㄨㄟˋㄑㄩˋ˙ㄇㄚ?」、「ㄏㄨㄟˋㄅㄨˊㄏㄨㄟˋㄊㄚㄧˇㄐㄧㄥㄒㄧㄢㄗㄡˇ˙ㄌㄜ?」
  9. ㄕˊㄐㄧㄖㄨˊ:「ㄐㄧㄏㄨㄟˋ」。
注音:
解釋:

ㄎㄨㄞˋㄐㄧˋ:A>ㄍㄨㄢˇㄌㄧˇㄘㄞˊㄨˋㄓㄤˋㄇㄨˋ。B>ㄈㄨˋㄗㄜˊㄍㄨㄢˇㄌㄧˇㄘㄞˊㄨˋㄓㄤˋㄇㄨˋㄍㄨㄥㄗㄨㄛˋ˙ㄉㄜㄖㄣˊㄩㄢˊㄖㄨˊ:「ㄊㄚㄗㄞˋㄧˋㄐㄧㄚㄖㄣˊㄍㄨㄥㄉㄢㄖㄣˋㄎㄨㄞˋㄐㄧˋ。」

注音:
解釋:

ㄧˋㄏㄨㄜˇㄆㄧㄢˋㄎㄜˋㄉㄨㄢˇㄓㄢˋ˙ㄉㄜㄕˊㄐㄧㄢㄖㄨˊ:「ㄊㄚㄓˇㄕˋㄉㄠˋㄍㄜˊㄅㄧˋㄕㄤㄉㄧㄢˋㄇㄞˇㄉㄨㄥ西˙ㄒㄧㄦˊㄧˇㄧˋㄏㄨㄜˇㄐㄧㄡˋㄏㄨㄟˊㄌㄞˊ˙ㄌㄜㄑㄧㄥˇㄕㄠㄏㄡ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會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huì
解釋:
  1. 集合、聚集。
    【例】會合、會同
  2. 相見、見面。
    【例】會面、會晤
  3. 多數人的集會、聚會。
    【例】宴會、晚會、紀念大會
  4. 為一定目的成立的團體組織。
    【例】教會、農會、同鄉會
  5. 人群文物聚集的城市。
    【例】都會、省會
  6. 瞭解、領悟。
    【例】意會、體會、心領神會
  7. 時機。
    【例】機會、適逢其會
  8. 能、能夠。
    【例】只要努力,理想一定會實現。
  9. 可能。多用於疑問語氣。
    【例】他會來嗎?
  10. 支付。
    【例】會帳
注音:
漢語拼音: huǐ
解釋:
  1. →一會兒
注音:
漢語拼音: kuài
解釋:
  1. →會計
注音:
漢語拼音: guì
解釋:
  1. →會稽縣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會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huì
解釋:
[動]
1.集合、聚合。如:「會合」。《書經.禹貢》:「雷、夏既澤,灉、沮會同。」
2.相見、見面。如:「會面」、「會晤」。《史記.卷八一.廉頗藺相如傳》:「宣言曰:『我見相如,必辱之!』相如聞,不肯與會。」
3.瞭解、領悟。如:「意會」、「體會」、「心領神會」。宋.陳亮〈念奴嬌.危樓還望〉詞:「危樓還望,嘆此意、今古幾人曾會。」
4.付款。如:「會帳」。《警世通言.卷一五.金令史美婢酬秀董》:「二人又吃了一回,起身會鈔而別。」
[名]
1.為一定目的成立的團體組織。如:「教會」、「農會」、「工會」、「同鄉會」。
2.多數人的集會、聚會。如:「宴會」、「晚會」、「紀念會」、「里民大會」。
3.大城市、行政中心。如:「都會」、「省會」。
4.時機。如:「機會」、「適逢其會」。明.葉憲祖《易水寒》第二折:「是天賜我以報秦之會也。」
[副]
1.能、能夠。如:「我會游泳」、「只要努力,理想一定會實現。」
2.可能。多用於疑問語氣。如:「他會來嗎?」、「會不會是他回來了?」
[介]
適、值。《史記.卷七.項羽本紀》:「會其怒,不敢獻,公為我獻之。」
注音:
漢語拼音: huǐ
解釋:
[名]
片刻。表示極短的時間。參見「一會」、「一會兒」條。
注音:
漢語拼音: kuài
解釋:
[名]
姓。如漢代有會栩。
[動]
統計、計算。如:「會計」。
注音:
漢語拼音: guì
解釋:
參見「會稽」條。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會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會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ē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能。
  2. [[動] ] 有可能導致某種結果。
  3. [[動] ] 某事確定發生。
  4. [[動] ] 可以和「袂」搭配,構成疑問句。
  5. [[副] ] 用於動詞和補語之間,表示有成功的可能。
反義詞:
音讀: huē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為特定目的成立的團體。
  2. [[名] ] 多數人的集會。
  3. [[名] ] 民間的儲蓄互助組織。
  4. [[動] ] 相見、見面。
  5. [[動] ] 表示道歉。
  6. [[動] ] 談論。
音讀: kuè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會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ㄏㄨㄟˋ

1. 集合、聚合。《說文解字.會部》:「會,合也。」《書經.禹貢》:「雷、夏既澤,灉、沮會同。」三國魏.曹植〈七哀〉詩:「浮沈各異勢,會合何時諧。」

2. 古代諸侯不定期相見之稱。亦用於指諸侯所舉行之相見活動。《左傳.僖公七年》:「夫諸侯之會,其德刑禮義,無國不記,記姦之位,君盟替矣。」《論語.先進》:「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願為小相焉。」三國魏.何晏.集解:「鄭曰:『諸侯時見曰會。』」

3. 見面。如:「會晤」。《史記.卷八一.廉頗藺相如列傳》:「宣言曰:『我見相如,必辱之!』相如聞,不肯與會。」唐.杜甫〈贈衛八處士〉詩:「主稱會面難,一舉累十觴。」

4. 因特定目的而聚集之活動。如:「晚會」、「紀念會」。《太平廣記.卷一三.茅君弟在宦》:「至期,賓客並至,大作宴會。」《紅樓夢》第二二回:「賈政忙陪笑道:『今日原聽見老太太這裡大設春燈雅謎,故也備了彩禮酒席,特來入會。』」

5. 為一定目的成立之團體組織。如:「教會」、「工會」。

6. 適、值。《史記.卷七.項羽本紀》:「會其怒,不敢獻,公為我獻之。」《太平廣記.卷一三.尹軌》:「會世大亂,鄉里多罹其難,唯此家免厄。」

7. 時機。如:「適逢其會」。明.葉憲祖《易水寒》第二折:「是天賜我以報秦之會也。」《紅樓夢》第一回:「趁此機會,就將此蠢物夾帶於中,使他去經歷經歷。」

8. 了解、領悟。如:「意會」、「心領神會」。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簡文入華林園,顧謂左右曰:『會心處,不必在遠。翳然林木,便自有濠、濮閒想也。覺鳥獸禽魚,自來親人。」宋.陳亮〈念奴嬌.危樓還望〉詞:「危樓還望,嘆此意,今古幾人曾會。」

9. 能、熟習。如:「我會游泳」。元.關漢卿《救風塵》第一折:「無般不曉,無般不會。」《兒女英雄傳》第二七回:「我們在此聽得多時了,好一個能說會道的張姑娘。」

10. 必定。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人生在世,會當有業。」唐.李白〈清平調〉:「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11. 可能。多用於疑問語氣。如:「會不會是他回來了?」《老殘遊記》第一九回:「府上這種大戶人家,怎會受官刑的呢?」

12. 大城市、行政中心。如:「省會」。唐.陳子昂〈諫雅州討生羌書〉:「蜀為西南一都會,國家之寶庫,天下珍貨,聚出其中。」宋.柳永〈望海潮.東南形勝〉詞:「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

13. 付款。《警世通言.卷一五.金令史美婢酬秀董》:「二人又吃了一回,起身會鈔而別。」《儒林外史》第一四回:「當下說定了,店裡會了帳,馬二先生回到下處候著。」

14. 指古代科舉制度之會試。《警世通言.卷二六.唐解元一笑姻緣》:「得唐寅甚喜,許以會元。」

㈡ㄏㄨㄟˇ

「一會」:

⑴ 片刻、短時間。《老殘遊記》第一三回:「到了十三四裡,只見那埝上的報馬,來來往往,一會一匹,一會一匹。」《文明小史》第四○回:「少爺有事,一會兒就出來。」

⑵ 指時候。元.關漢卿《蝴蝶夢》第二折:「老夫這一會兒睏倦。張千你與大房吏典休要大驚小怪的,老夫暫時歇息咱。」《三國演義》第四二回:「適來公子尚在懷中啼哭,此一會不見動靜,多是不能保也。」

⑶ 同一時運、際遇。《水滸傳》第七一回:「鄙猥小吏,原來上應星魁,眾多弟兄,也原來都是一會之人。今者上天顯應,合當聚義。」

⑷ 一群。《醒世恆言.卷三一.鄭節使立功神臂弓》:「今日夏德有采,遭際這一會員外。」

㈢ㄎㄨㄞˋ

1. 統計、計算。《周禮.天官.小宰》:「聽出入以要會。」漢.鄭玄.注:「要會,謂計最之簿書。月計曰要,歲計曰會。」《戰國策.齊策四》:「後孟嘗君出記,問門下諸客,誰習計會,能為文收責於薛者乎?」

2. 姓。如漢代有會栩。

㈣ㄍㄨㄟˋ

「會稽」:

⑴ 地名。大陸地區浙江省舊縣名,今與山陰縣合併為紹興縣。

⑵ 山名。位於大陸地區浙江省紹興縣東南。

注音: ㈠ㄏㄨㄟˋ ㈡ㄏㄨㄟˇ ㈢ㄎㄨㄞˋ ㈣ㄍㄨㄟ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會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會曉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