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顏回 - 教育百科
ˊ
ˊ
  • 漢語拼音 yán huí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yán huí
解釋:
人名。(西元前521~前490)字子淵,春秋魯人,孔子弟子。天資明睿,貧而好學,於弟子中最賢,孔子稱其「不遷怒,不貳過」。後世稱為「復聖」,列於孔門德行科。也作「顏子淵」、「顏淵」。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顏回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程運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顏回字子淵,孔門弟子。據〔史記〕記載,顏回魯人,少孔子三十歲,與父親顏路同為孔子的學生。顏回最受孔子器重,司馬遷說:「七十子之徒,仲尼獨稱顏淵好學。」顏子在孔門四科中列於「德行」之科,而名居十哲之首。歷代帝王於孔子外特別尊崇顏子;元文帝至順二年(1331),加封顏子為兗國復聖公,故後世尊稱顏子復聖。
  顏子終日陪侍在孔子身邊,聆聽孔子的教誨,沒有一句問難的話,彷彿是個愚人。但觀察他私下的議論,又能暢所欲言,發揮孔子的意旨,可見其聞一知十,胸中了然明白老師的意旨,是一個大智若愚的人。
  孔子最稱道顏回的安貧樂道精神,如說:「賢哉回也!一簞食,一飄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又〔論語〕中孔子所說的「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顏回都能身體力行做到。宋儒程伊川所作〔顏子所好何學篇〕中說:「顏子之樂,非樂簞瓢陋巷也 ,不以貧寠累其心 ,而改其所樂也。」又說:「簞瓢陋巷非可樂,蓋自有其樂爾。」另程伊川又提到:「昔受學於周茂叔(即周濂溪),每令尋孔顏樂處,所樂何事?」朱熹注云:「程子之言,引而不發,蓋欲學者深思自得之。」這裡孔顏之樂相同,均是指樂天知命之樂,安貧樂道之樂。這種樂不由知解而得,而是要由真實生活中、道德實踐中體驗而得。一個執德不宏信道不篤的人,是無法體味的。
  在道德修養方面,孔子特別稱贊顏子「不遷怒,不貳過」。孔子並不要求他的弟子十全十美,一生均無過失,亦並不禁止別人有喜怒之情,他覺得能夠做到「不遷怒,不貳過」,已經是了不起的修為了。如〔易傳.繫辭下〕記載孔子說:「顏氏之子,其殆庶幾乎!有不善,未嘗不知;知之,未嘗復行也。」一般人犯了過錯,當時也能深切悔悟,但過些時又往往重犯舊過,甚至諉過別人,遷怒別人,顏子在德行上能夠微有小過錯,便能知道,知道後便不再犯,卻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孔子認為顏子所以能有這種德行修養,主要的原因是他能「擇乎中庸,服膺弗失」,並且能做到 「三月不違仁」。所謂中庸,照程伊川的解說:「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顏子能夠擇手中庸,服膺而弗失,所以才能做到三月不違仁。另朱熹注釋:三月不違仁,所說的三月,代表很久的意思。又說:仁者,心之德。心本無有不仁,但為私欲蒙蔽時,則雖有此心,而無此德,便是「違仁」。其他的人則或日一至仁;或月一至仁,造其域而不能久,而顏回則能做到久不違仁的修養。
  〔論語〕中記載:「顏淵季路侍,子曰:『盍各言爾志。』子路曰:『願車、馬、衣、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顏淵曰:『願無伐善 ,無施勞。』子路曰:『願聞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這裡「無伐善」的意思是不炫耀自己的才德,惟求備其在我;「無施勞」的意思是不誇張自己的功績,惟竭力為人服務。顏子表現能「無私」而「盡己」,孔子則能做到使老者養之以安,對朋友交之於信,對少者懷之以恩。孔子所言之志是使萬物各得其所,各遂其生。孔子是從天理發現處言志,顏子則從性分上言志。孔子做到不思不勉,安然行仁,顏子則只做到不違仁。惟〔二程遺書〕中程子的意見:孔子所言志,一般人不可幾而及,學者當學顏子,入聖人為近,有用力處。
  顏子在政教方面有遠大的抱負,亦有行道於世的才德,惟世衰道微,明主不出,不能使顏子施展抱負,康濟天下,是很遺憾的事。〔論語〕中孔子特別稱讚顏回能做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惟我與爾有是夫」,即是指顏子與他自己能做到行藏兼宜,得志則澤加於民,行道求世,兼善天下,不得志,期能修身見於世,獨善其身。
  顏子一生始終隨侍孔子;畏於匡,過宋,厄於陳蔡,顏子均隨侍左右。孔門七十子之徒皆身通六藝,各有所成;而孔子獨稱顏子最好學,最有才德。可惜顏子只活了四十一歲,如天假以年,顏子的造詣應該是無可限量的。
  顏淵死,孔子哭之慟,有天之將喪斯文之感嘆。顏子既卒,同門欲厚葬之,其父顏路請賣孔子之車以之為顏子置槨,孔子以為不合於禮而不同意,並不是孔子捨不得賣掉車子;但群弟子因與顏子情誼極深,仍予厚葬,孔子亦能不為己甚,不堅持自己的原意而能兼顧情義,各當其可,於此可見孔門師生情誼之深厚。(參見「顏氏之子」)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顏回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會員投稿&教育Wiki
教育Wiki
時間
版本內容
投稿者
2014年
教育Wiki

會員投稿
我要投稿連結圖示
您查詢的詞條還尚未有會員貢獻內容,若您有注音、釋義或圖片,歡迎透過會員上傳分享給教育百科, 我們將審查上架您貢獻的詞條,供其他使用者參閱。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