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挑 - 教育百科
  • 部首 ㄕㄡˇ
  • 部首外筆畫 6
  • 總筆畫 9
  • 漢語拼音 [一]tiāo[二]tiǎo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ㄧˇㄐㄧㄢㄉㄢㄈㄨˋㄖㄨˊ:「ㄊㄧㄠㄉㄢˋ」、「ㄊㄧㄠㄕㄨㄟˇ」。
  2. ㄒㄩㄢˇㄑㄩˇㄐㄧㄢˇㄒㄩㄢˇㄖㄨˊ:「ㄊㄧㄠㄒㄩㄢˇ」、「ㄊㄧㄠㄙㄢㄐㄧㄢˇㄙˋ」、「ㄐㄧㄉㄢˋㄌㄧˇㄊㄧㄠㄍㄨˊ˙ㄊㄡ」。
注音:
解釋:
  1. ㄅㄛㄋㄨㄥˋㄊㄧㄅㄛㄖㄨˊ:「ㄊㄧㄠˇㄏㄨㄛˇ」、「ㄊㄧㄠˇㄉㄥ」。
  2. ㄧㄣˇㄧㄡˋㄖㄨˊ:「ㄊㄧㄠˇㄉㄡˋ」。
  3. ㄐㄧㄧㄣˇㄅㄢㄋㄨㄥˋㄖㄨˊ:「ㄊㄧㄠˇㄓㄢˋ」、「ㄊㄧㄠˇㄅㄛ」。
  4. ㄕㄨㄈㄚˇㄓㄨㄥㄅㄧˇㄈㄥㄧㄡˊㄒㄧㄚˋㄒㄧㄤˋㄕㄤˋㄊㄧˊㄒㄧㄝˇ˙ㄉㄜㄅㄧˇㄈㄚˇㄖㄨˊ:「ㄒㄧㄝˊㄊㄧㄠ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tiāo
解釋:
  1. 揀選。
    【例】挑選、挑剔、挑毛病
  2. 用肩擔物。
    【例】挑柴、肩挑、挑水
  3. 撐高。
    【例】挑高
注音:
漢語拼音: tiǎo
解釋:
  1. 引動、舉起。
    【例】挑眉立目、挑起簾子
  2. 用長形或尖形器具撥弄。
    【例】挑火、挑刺、挑燈夜讀
  3. 一種刺繡針法。用針挑起經線或緯線,將線從下穿過。
    【例】挑花
  4. 一種彈奏指法。手指反手回撥稱為「挑」。
    【例】輕攏慢撚抹復挑,初為霓裳後六么。(唐.白居易〈琵琶行〉)
  5. 搬弄、煽動。
    【例】挑撥、挑戰
  6. 引誘、逗弄。
    【例】挑逗、挑弄 
  7. 挖、掘。
    【例】挑空
  8. 國字筆畫名稱。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挑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tiāo
解釋:
[動]
1.揀選。如:「挑選」、「挑剔」、「挑毛病」。《紅樓夢》第一○二回:「挑了個風清日暖的日子,帶了好幾個家人,手內持著器械到園踹看動靜。」
2.用肩擔物。如:「挑柴」、「肩挑」、「挑水」。《水滸傳》第二回:「鎖上前後門,挑了擔兒,跟在馬後。」
注音:
漢語拼音: tiǎo
解釋:
[動]
1.引動、舉起。如:「挑眉立目」。《紅樓夢》第八一回:「探春把竿子一挑,往地下一撩,卻是活迸的。」
2.用長形或尖形器具撥動。如:「挑火」、「挑刺」、「挑燈夜讀」。唐.白居易〈長恨歌〉:「夕殿螢飛思悄然,孤燈挑盡未成眠。」
3.一種刺繡針法。用針挑起經線或緯線,將線從下穿過。如:「挑花」。《聊齋志異.卷四.辛十四娘》:「曰:『十四娘近在閨中作什麼生?』女低應曰:『閒來只挑繡。』」
4.一種彈奏指法。手指反手回撥稱為「挑」。唐.白居易〈琵琶行〉:「輕攏慢撚抹復挑,初為霓裳後六么。」
5.搬弄、煽動。如:「挑撥」、「挑戰」。《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垂餌虎口,橫挑彊胡,仰億萬之師。」
6.引誘、逗弄。通「誂」。如:「挑逗」、「挑弄」。《聊齋志異.卷二.鳳陽士人》:「士人注視麗者,屢以游詞相挑。」
[名]
一種書寫筆法。運筆向下,稍作停頓;向上提筆稍挫,扭鋒順勢挑出而收筆。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挑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挑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hio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一種由下往上撥動的動作。
  2. [[動] ] 一種由下往上撥起的縫紉方式。
音讀: thiau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音讀: thiáu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挑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ㄊㄧㄠˇ

1. 搬弄、煽動。如:「挑戰」。《說文解字.手部》:「挑,撓也。」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垂餌虎口,橫挑彊胡,仰億萬之師。」元.徐再思〈柳營曲.投木桃〉曲:「妳娘還問著,小玉會搬挑。教,推道把夜香燒。」《醒世姻緣傳》第三四回:「他不是挑撥那病鬼來纏他。」

2. 揚起、舉起。如:「挑眉立目」。《新唐書.卷一三五.列傳.封常清》:「悉府庫募驍勇,挑馬箠度河」《紅樓夢》第八一回:「探春把竿子一挑,往地下一撩,卻是活迸的。」

3. 懸掛,或以竿桿等將物體支舉而起。《水滸傳》第四回:「見一個酒望子,挑出在屋簷上。」《水滸傳》第四回:「遠遠地杏花深處,市稍盡頭,一家挑出個草帚兒來。智深走到那里看時,卻是個傍村小酒店。」

4. 以長形或尖形器具撥動。如:「挑火」、「挑刺」、「挑燈夜讀」。唐.白居易〈長恨歌〉:「夕殿螢飛思悄然,孤燈挑盡未成眠。」《聊齋志異.卷一.賈兒》:「初,挑燈起,母便詬罵,兒若弗聞。」

5. 挖、掘、剔除。《墨子.非儒》:「挑鼠穴,探滌器。」晉.干寶《搜神記》卷一四:「醫為挑治,出頂蟲。」《清史稿.卷一二八.河渠志三》:「請於揚糧廳之八塔鋪、商家溝各斜挑一河。」漢.馬融〈長笛賦〉:「匍匐伐取,挑截本末。」

6. 取。《淮南子.人間》:「嬰兒過之則挑其卵。」明.高明《琵琶記.五娘侍奉公病》:「囊無半點挑藥費,良醫怎求!」

7. 引誘、逗弄。通「誂」。如:「挑弄」。《史記.卷一一七.司馬相如列傳》:「故相如繆與令相重,而以琴心挑之。」《警世通言.卷六.俞仲舉題詩遇上皇》:「話中且說相如久聞得文君小姐貌美聰慧,甚知音律,也有心去挑逗他。」《聊齋志異.卷二.鳳陽士人》:「士人注視麗者,屢以游詞相挑。」

8. 弄、舞弄。《晉書.卷一○○.列傳.張昌》:「挑刀走戟,其鋒不可當。」宋.蘇轍〈郭綸〉詩:「手挑丈八矛,所往如投空。」

9. 一種刺繡針法。以針挑起經線或緯線,將線從下穿過。如:「挑花」。《聊齋志異.卷四.辛十四娘》:「曰:『十四娘近在閨中作什麼生?』女低應曰:『閒來只挑繡。』」

10. 一種彈奏指法。手指反手回撥稱為「挑」。唐.白居易〈琵琶行〉:「輕攏慢撚抹復挑,初為霓裳後六么。」元.吳澄《琴言十則》:「∠,挑也,食指向外。」

11. 一種書寫筆法。運筆向下,稍作停頓;向上提筆稍挫,扭鋒順勢挑出而收筆。唐.吳融〈贈鞏光上人草書歌〉:「挑如撥,斜如掌。」

12. 輕佻、輕浮。通「佻」。《荀子.彊國》:「其聲樂不流汙,其服不挑。」宋.蘇洵〈吳道子畫五星贊〉:「歲星居前,不武不挑。」

㈡ㄊㄧㄠ

1. 揀選。如:「挑剔」、「挑毛病」、「百裡挑一」。《清史稿.卷一○七.選舉志二》:「以親軍未滿十年者,挑選前鋒。」《紅樓夢》第二○回:「湘雲道:『你敢挑寶姐姐的短處,就算你是個好的。』」《紅樓夢》第一○二回:「挑了個風清日暖的日子。」

2. 用肩擔物。如:「挑柴」、「肩挑」。《字彙.手部》:「挑,杖荷。」《水滸傳》第二回:「鎖上前後門,挑了擔兒,跟在馬後。」《三國演義》第六八回:「至中途,挑擔役夫疲睏。」《金瓶梅》第六二回:「他可可兒來三年,沒過一日好日子,鎮日教他挑水挨磨來。」

3. 高長、纖細的樣子。《金瓶梅》第三三回:「他渾家乃是宰牲口王屠妹子,排行六姐,生的長挑身材,瓜子面皮。」《紅樓夢》第二四回:「容長臉面,細挑身材。」

4. 當量詞:

⑴ 用於成挑兒之東西。清.李漁《比目魚.合巹》:「分貲無別樣,半挑薪。」

⑵ 方言,計算耕地面積之單位。一般四挑等於一市畝,某些地區則五挑等於一市畝。

㈢ㄊㄧㄠˊ

1. 攪動。《集韻.平聲.蕭韻》:「挑,攪也。」

2. 轉動、循環。《集韻.平聲.蕭韻》:「挑,撓挑,宛轉也。」《莊子.大宗師》:「孰能登天遊霧,撓挑無極。」宋.梅堯臣〈和孫端叟蠶具.紡車〉詩:「蠶月必紡績,絲車方挑擲。」

㈣ㄊㄠ

1. 舀取並注入。《紅樓夢》第三四回:「只用挑上一茶匙,就香得了不得呢。」

2. 「挑達」:

⑴往來的樣子。《廣韻.入聲.曷韻》「達」字:「達,挑達,往來皃(貌)。」唐.王維〈贈吳官〉詩:「不如儂家任挑達,草屩撈蝦富春渚。」

⑵行為輕薄放縱。晉.干寶《搜神記》卷五:「蔣子文者,廣陵人也,嗜酒好色,挑達無度。」《醒世姻緣傳》第六二回:「也刁鑽古怪的異樣,頑皮挑達的倍常。」

注音: ㈠ㄊㄧㄠˇ ㈡ㄊㄧㄠ ㈢ㄊㄧㄠˊ ㈣ㄊㄠ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挑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挑選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