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呂留良 - 教育百科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lǚ liú liáng |
解釋:
人名。(西元1629~1683)字莊生,又名光綸,又字用晦,號晚村,晚號何求老人,清浙江石門縣(今崇德縣)人,生於明末。著作中含有種族思想,並誓不仕清。死後因牽涉曾靜文字,被毀墓戮屍,全家抄斬。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呂留良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 程運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呂留良(1629~1683)字莊生,又名光綸,字用晦,號晚村;浙江石門人。生於崇禎二年,卒於康熙二十二年,享年五十五歲。 明亡,留良年十六,散萬金結客,往來湖山間,備嘗艱苦;怨家以此訐留良,從子亮功竟自引服論死,留良幸存。順治十年(1653),出就試,為諸生,乃課兒讀書於家園之梅花閣,與鄞縣高旦中,餘姚黃枱洲、晦木兄弟,同里吳自牧、孟舉諸人,以詩文相唱和。康熙五年(1666),留良棄諸生不再應試,歸臥南陽村,與桐鄉張考夫等,共力發明宋學,以朱子為依歸。同年,招張楊園館其家;留良既與楊園交遊,而持尊朱闢王之論益銳。康熙十七年(1678),清廷舉鴻博,浙省以留良薦,誓死拒之,得免;十九年,郡守復欲舉隱逸,留良乃削髮為僧以明志;越三年,竟卒。 留良闡明朱學,其意在發揮民族精神,嘗言:「從來尊信朱子者,徒以其名而未得其真。……所謂朱子之徒,如平仲(許衡)、幼清(吳澄)辱身枉己,而猶哆然以道自任,天下不以為非。此道不明,使德祐以迄洪武,其間諸儒,失足不少。……紫陽之學,自吳、許以下已失其傳,不足為法。……今示學者,似當從出處、去就、辭受、交接處,畫定界限,扎定腳跟,而後講致知主敬工夫,乃是被良知之黠術,窮陸派之狐禪。緣德祐以後,天地一變,亙古所未經,先儒不曾講究到;此時中之義,別須嚴辨,方好下手入德耳!」其心意甚明。 留良既以發明朱學為務,而其入手用力,則以批點八股文為主(亦即批點朱子四書文為主),其用心乃藉朱子義理,明夷夏之防,辨出處之節。留良自言:「晚年點勘八股文字,精詳反覆,窮極根柢,每發前人所未及。」留良批點之四書文,於留良卒後,由其門人陳鏦編印成〔四書講義〕四十三卷,行於世。 雍正七年(1729),曾靜得留良遺書,傳承其民族思想,勸當時川陝總督岳鍾琪繼承岳飛遺志,起兵反清;未料岳竟向清廷告發,遂興大獄。雍正將已死之呂留良及子呂葆中、門生嚴洪逵梟首戮屍,留良門生沈在寬凌遲處死,誅呂氏、嚴氏、沈氏全族;而株連被殺或充軍者更多。雍正為此寫〔大義覺迷錄〕,偽造曾靜供詞,揚言滿漢一家,以掩飾其壓迫漢民族的政策。後赦免曾靜,將〔大義覺迷錄〕一書頒行全國,定為士子必讀之書。迨乾隆繼位,仍將曾靜處死,並將〔大義覺迷錄〕全部收回銷毀,列為禁書。唯留良〔四書講義〕一書,雖經清廷焚毀,然卒不能絕。 留良有見於永嘉功利之毒,淪漬於人之心髓,使君臣之義無可託,夷夏之防無可立,乃大聲疾呼,深斥功利,於〔微管仲〕一節中,指出管仲忘君事仇,孔子何故恕之,反許以仁,蓋春秋大義、華夷之分尤實大於君臣之倫。 留良論君臣一倫有謂:「君臣以義合,……但志不同道不行,便可去。……只為後世封建廢為郡縣,天下統於一君,遂但有進退而無去就。嬴秦無道,創為尊君卑臣之禮,上下相隔懸絕,并進退亦制於君而無所逃,而千古君臣之義,為之一變。」 又說:「封建井田之廢,勢也,非理也,亂也,非治也,後世君相,因循苟且,以養成其私利之心,故不能復反三代,孔孟程朱之所以憂而必爭者,正為此耳。雖終古必不能行,儒者不可不存此理以望聖王之復作。今托身儒流,而自且以為迂,更復何望哉?若因時順勢,便可稱功,則李斯、叔孫通、曹不、馮道、趙普……皆可以比隆聖賢矣。此所謂曲學阿世,孔孟之罪人,學者不可不慎也。」 更言:「三代以上聖人制產明倫,以及封建兵刑許多布置,……都只為天下後世任類區處。……不曾有一事一法,從自己富貴,及子孫世業上,起一點永遠占定怕人奪取之心。……自秦、漢以後,許多制度其……本心卻絕是一個自私自利唯恐失卻此家當。……此朱子謂自漢以來二千餘年,二帝三王之道未嘗一日行放天下者是也。後世儒者議禮都只是去迎合人主這一點心事。……如所謂封建井田不可復。……種種謬論,皆從他不仁之心揣擬。」凡所論說,皆具卓見。 當時學者顏元感慨世故,力斥宋學,盛言功利;以為宋、明之不免淪於夷狄,皆由於空言義理不重事功之故。留良則並不反對宋學,認為宋學主義理,斥功利,即此一端,便足以警惕人心,而明夷夏之大防。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呂留良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