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本 - 教育百科
ˇ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ㄘㄠˇㄇㄨˋ˙ㄉㄜㄍㄣㄖㄨˊ:「ㄍㄣㄅㄣˇ」、「ㄘㄠˇㄅㄣˇ」。
  2. ㄕˋㄨˋ˙ㄉㄜㄍㄣㄩㄢˊㄏㄨㄛˋㄅㄣˇㄩㄢˊㄖㄨˊ:「ㄐㄧㄅㄣˇ」、「ㄓㄨˋㄖㄣˊㄨㄟˊㄎㄨㄞˋㄌㄜˋㄅㄣˇ」。
  3. ㄓㄨˇㄧㄠˋ˙ㄉㄜㄓㄨㄥㄒㄧㄣ˙ㄉㄜㄖㄨˊ:「ㄅㄣˇㄊㄧˇ」、「ㄒㄧㄠˋㄅㄣˇㄅㄨˋ」。
  4. ㄩㄢˊㄌㄞˊ˙ㄉㄜㄖㄨˊ:「ㄅㄣˇㄌㄞˊ」、「ㄅㄣˇㄧˋ」、「ㄩㄢˊㄅㄣˇ」。
  5. ㄆㄧㄥˊㄖㄨˊ:「ㄅㄣˇㄏㄨㄌㄧㄤˊㄒㄧㄣ」、「ㄉㄚˇㄈㄣㄕㄨˋㄧㄠˋㄅㄣˇ˙ㄓㄜㄍㄨㄥㄆㄧㄥˊㄍㄨㄥㄓㄥˋ˙ㄉㄜㄩㄢˊㄗㄜˊ。」
  6. ㄗˋㄐㄧˇ˙ㄉㄜㄖㄨˊ:「ㄅㄣˇㄕㄣ」、「ㄅㄣˇㄉㄧˋ」、「ㄅㄣˇㄍㄨㄛˊ」。
  7. ㄐㄧㄣㄇㄨˋㄑㄧㄢˊ˙ㄉㄜㄖㄨˊ:「ㄅㄣˇㄖˋ」、「ㄅㄣˇㄋㄧㄢˊ」、「ㄅㄣˇㄩㄝˋ」。
  8. ㄇㄨˇㄐㄧㄣㄐㄧㄣㄖㄨˊ:「ㄅㄣˇㄐㄧㄣ」、「ㄔㄥˊㄅㄣˇ」、「ㄆㄟˊㄅㄣˇ」、「ㄐㄧㄤㄅㄣˇㄊㄨˊㄌㄧˋ」。
  9. ㄕㄨㄘㄜˋ簿ㄅㄨˋ˙ㄗㄖㄨˊ:「ㄎㄜˋㄅㄣˇ」、「ㄅㄧˇㄐㄧˋㄅㄣˇ」。
  10. (10) ㄌㄧㄤˋㄘˊ:①ㄐㄧˋㄙㄨㄢˋㄕㄨㄐㄧˊ簿ㄅㄨˋㄘㄜˋㄉㄥˇ˙ㄉㄜㄉㄢㄨㄟˋㄖㄨˊ:「ㄨˇㄅㄣˇㄕㄨ」、「ㄙㄢㄅㄣˇㄓㄤˋ簿ㄅㄨˋ」。②ㄐㄧˋㄙㄨㄢˋㄒㄧˋㄑㄩˇㄈㄣㄉㄨㄢˋ˙ㄉㄜㄉㄢㄨㄟˋㄖㄨˊ:「西ㄒㄧㄒㄧㄤㄐㄧˋㄉㄧˋㄙˋㄅㄣˇ」。③ㄐㄧˋㄙㄨㄢˋㄧㄥˇㄆㄧㄢˋㄕㄜˋㄓˋㄔㄥˊ˙ㄉㄜㄐㄧㄠㄐㄩㄢˇ˙ㄉㄜㄉㄢㄨㄟˋㄖㄨˊ:「ㄓㄜˋㄅㄨˋㄧㄥˇㄆㄧㄢˋㄔㄤˊㄉㄚˊㄅㄚㄉㄚˋㄅㄣ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本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běn
解釋:
  1. 草木的根。
    【例】根本、本固枝茂
  2. 比喻事物的本原、根源,極重要的部分。與「末」相對。
    【例】本末倒置、助人為快樂之本
  3. 主要的、中心的。
    【例】本體、本位、校本部
  4. 起初的、原來的。
    【例】本意、本名、本性難移
  5. 現在的、目前的。
    【例】本月、本年度
  6. 稱自己或自己這方的。
    【例】本人、本縣、本報訊
  7. 根據、依憑。
    【例】為人處事要本著公平公正的原則。
  8. 母金、資金。
    【例】成本、賠本、將本圖利
  9. 書冊、簿子。
    【例】課本、筆記本
  10. 量詞:(1) 計算書籍、簿冊等的單位。
    【例】五本書、三本帳簿 (2) 計算戲曲分段的單位。
    【例】《西廂記》第四本 (3) 計算影片攝製成的膠卷的單位。
    【例】這部影片長達八大本。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本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běn
解釋:
[名]
1.草木的根幹。《說文解字.木部》:「木下曰本。」《呂氏春秋.士容論.辯士》:「是以畝廣以平,則不喪本。」漢.高誘.注:「本,根也。」
2.事物的本原、根源。如:「本末倒置」、「變本加厲」。《論語.學而》:「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
3.母金、資金。如:「成本」、「股本」、「夠本」、「賠本」、「將本圖利」、「一本萬利」。
4.書籍、字畫、碑帖等。如:「讀本」、「版本」、「刻本」、「拓本」、「手抄本」、「精裝本」。
5.演出的底本。如:「腳本」、「話本」、「劇本」。
6.古代奏達皇帝的文書。如:「奏本」、「修本」。
7.量詞:(1)計算書籍、簿冊等的單位。如:「五本書」、「三本帳簿」。(2)計算戲曲分段的單位。如:「西廂記第四本」。(3)計算影片攝製成的膠卷的單位。如:「這部影片長達八大本。」
8.姓。如明代有本高。
[動]
根據、依憑。如:「一本初衷」。唐.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本之春秋以求其斷。」
[形]
1.主要的、中心的。如:「本體」、「本位」、「校本部」。
2.起初的、原來的。如:「本能」、「本名」、「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3.現在的、目前的。如:「本月」、「本年度」。
[副]
本來、原來。《史記.卷八.高祖本紀》:「本定天下,諸將及(項)籍也。」《文選.李密.陳情表》:「本圖宦達,不矜名節。」
[代]
稱自己或自己這方。如:「本人」、「本庭」、「本籍」、「本報訊」。《淮南子.氾論》:「立之于本朝之上,倚之于三公之位。」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本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本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pún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草木的根幹。
  2. [[名] ] 事物的本原、根源。
  3. [[形] ] 原來的。
  4. [[名] ] 事物的基礎。
  5. [[名] ] 母金、資金。
  6. [[名] ] 古代奏達皇帝的文書。
  7. [[名] ] 指書籍、字畫、碑帖等。
  8. [[名] ] 自稱。
  9. [[代] ] 此、這。
  10. [[名] ] 日本國的簡稱。
  11. [[量] ] 計算書籍、簿冊或戲曲分段等的單位。
音讀: pńg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本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草木之下部,接近地表部分,或包括地表下之根。《說文解字.木部》:「本,木下曰本。」《詩經.大雅.蕩》:「枝葉未有害,本實先撥。」

2.草木之莖幹。《莊子.逍遙遊》:「吾有大樹,人謂之樗,其大本擁腫而不中繩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規矩,立之塗,匠者不顧。」

3.草木之根,長在地表下的部分。《荀子.致士》:「樹落則糞本,弟子通利則思師。」唐.柳宗元《種樹郭橐駝傳》:「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

4.事物之基礎。如:「本末倒置」。《書經.五子之歌》:「民惟邦本,本固邦寧。」《論語.學而》:「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三國魏.何晏.集解:「本,基也。基立而後可大成。」

5.指祖先。《詩經.大雅.文王》:「文王孫子,本支百世。」漢.毛亨.傳:「本,本宗也。」

6.事物之根源。《國語.周語下》:「立於淫亂之國,而好盡言,以招人過,怨之本也。」《三國演義》第二回:「若不斬草除根,必為喪身之本。」

7.本來、原來。《史記.卷八.高祖本紀》:「本定天下,諸將及(項)籍也。」晉.李密〈陳情表〉:「本圖宦達,不矜名節。」

8.天生的,原來就具有的。如:「本能」、「本性」、「本質」。《孟子.告子下》:「此之謂失其本心。」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通變》:「雖逾本色,不能復化。」

9.根據、依憑。如:「一本初衷」。《莊子.秋水》:「知天人之行,本乎天,位乎得。」唐.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本之春秋以求其斷。」

10.指耕稼農桑之事。《荀子.天論》:「彊本而節用,則天不能貧。」唐.楊倞.注:「本謂農桑。」《周書.卷三七.列傳.郭彥》:「彥勸以耕稼,禁共遊獵,民皆務本,家有餘糧。亡命之徒,咸從賦役。」

11.母金、資金。如:「成本」、「將本圖利」。唐.元稹〈相和歌辭.估客樂〉詩:「子本頻蕃息,貨賂日兼併。」《歧路燈》第三四回:「那銀子得成他的麼?只怕一本萬利,加息還咱哩。」

12.主要、中心。如:「本體」、「本位」。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諸子》:「然繁辭雖積,而本體易總,述道言治,枝條五經。」《紅樓夢》第一回:「此回中凡用『夢』用『幻』等字,是提醒閱者眼目,亦是此書立意本旨。」

13.稱自己或己方。如:「本庭」、「本籍」。《淮南子.氾論》:「立之於本朝之上,倚之於三公之位。」《紅樓夢》第二回:「該部文書一到,本府官員無不喜悅。」

14.目前、現在。如:「本月」、「本年度」。《福惠全書.卷二五.教養部.講學》:「本日早間,司會者將報名冊上。」《紅樓夢》第七一回:「寧府中本日只有北靜王、南安郡王、永昌駙馬、樂善郡王並幾個世交公侯應襲。」

15.書籍、字畫、碑帖等。如:「版本」、「拓本」。《紅樓夢》第一二○回:「那空空道人聽了,仰天大笑,擲下抄本,飄然而去。」《老殘遊記》第三回:「這是部宋版張君房刻本的莊子,從那裡得來的?」

16.古代奏達皇帝之文書。如:「奏本」、「修本」。唐.韓愈〈劉公墓志銘〉:「環封奏其本,德宗稱焉。」《儒林外史》第四三回:「其餘苗子都殺了,具了本奏進京去。」

17.量詞:

⑴ 計算書籍、簿冊之單位。如:「三本帳簿」。明.高明《汲古閣本琵琶記》第一齣:「且問後房子弟,今日敷演誰家故事?那本傳奇?」《紅樓夢》第四五回:「知寶釵不能來,便在燈下隨便拿了一本書,卻是《樂府雜稿》,有〈秋閨怨〉、〈別離怨〉等詞。」

⑵ 計算戲曲分段之單位。如:「《西廂記》第四本」。

18.演出之底稿。如:「腳本」、「劇本」。《紅樓夢》第二三回:「想畢,便走去到書坊內,把那古今小說並那飛燕、合德、武則天、楊貴妃的外傳與那傳奇腳本買了許多來。」

19.姓。如明代有本高。

注音: ㄅㄣ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本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