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便 - 教育百科
便
ˋ
  • 部首 ㄖㄣˊ
  • 部首外筆畫 7
  • 總筆畫 9
  • 漢語拼音 [一]pián[二]biàn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ㄕㄨㄣˋㄌㄧˋㄇㄟˊㄗㄨˇㄞˋ˙ㄉㄜㄖㄨˊ:「便ㄅㄧㄢˋㄌㄧˋ」、「便ㄅㄧㄢˋㄩˊㄒㄧㄉㄞˋ」、「ㄌㄨˋㄖㄣˊㄔㄥ便ㄅㄧㄢˋ」。
  2. ㄐㄧㄢˇㄉㄢ˙ㄉㄜㄈㄟㄓㄥˋㄕˋ˙ㄉㄜㄖㄨˊ:「便ㄅㄧㄢˋㄒㄧㄝˊ」、「便ㄅㄧㄢˋㄈㄨˊ」、「便ㄅㄧㄢˋㄊㄧㄠˊㄓˇ」、「ㄐㄧㄚㄔㄤˊ便ㄅㄧㄢˋㄈㄢˋ」。
  3. ㄈㄤ便ㄅㄧㄢˋ˙ㄉㄜㄕˊㄏㄡˋㄖㄨˊ:「便ㄅㄧㄢˋㄓㄨㄥㄑㄧㄥˇㄌㄞˊㄉㄧㄢˋ。」、「ㄉㄜˊ便ㄅㄧㄢˋㄕˊㄅㄤㄋㄧˇㄙㄨㄥˋㄍㄨㄛˋㄑㄩˋ。」
  4. ㄐㄧˊㄐㄧㄡˋㄖㄨˊ:「ㄊㄚㄧˋㄗㄠˇ便ㄅㄧㄢˋㄗㄡˇ˙ㄌㄜ。」
  5. ㄕˇ尿ㄋㄧㄠˋㄉㄥˇㄆㄞˊㄒㄧㄝˋㄨˋㄖㄨˊ:「ㄉㄚˋ便ㄅㄧㄢˋ」、「ㄒㄧㄠˇ便ㄅㄧㄢˋ」、「便ㄅㄧㄢˋㄋㄧㄠˋ」。
注音:
解釋:
  1. 便ㄆㄧㄢˊㄧˊ:①ㄨˋㄐㄧㄚˋㄉㄧㄌㄧㄢˊㄖㄨˊ:「ㄓㄜˋㄅㄣˇㄕㄨㄓㄣ便ㄆㄧㄢˊㄧˊ!」②ㄉㄜˊㄌㄧˋㄧˋㄅㄨˋㄎㄨㄟㄖㄨˊ:「ㄓㄢˋ便ㄆㄧㄢˊㄧˊ」、「ㄉㄜˊ˙ㄌㄜ便ㄆㄧㄢˊㄧˊㄏㄞˊㄇㄞˋㄍㄨㄞ。」③ㄎㄨㄢㄖㄨㄥˊㄈㄤˋㄗㄨㄥˋㄖㄨˊ:「ㄓㄜˋㄧㄤˋㄗㄨㄛˋㄊㄞˋ便ㄆㄧㄢˊㄧˊㄊㄚ˙ㄌㄜ!」
  2. 便ㄆㄧㄢˊ便ㄆㄧㄢˊㄈㄟˊㄆㄤˋ˙ㄉㄜㄧㄤˋ˙ㄗㄖㄨˊ:「ㄉㄚˋㄈㄨˋ便ㄆㄧㄢˊ便ㄆㄧㄢ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便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biàn
解釋:
  1. 順利的、無阻礙的。
    【例】便利、方便、不便
  2. 輕鬆的、簡單的。
    【例】便鞋、便條紙、家常便飯
  3. 適當的時機。
    【例】順便、搭便車、因利乘便
  4. 即、就。
    【例】他一早便走了。
  5. 屎、尿等排泄物。
    【例】大便、小便、糞便
注音:
漢語拼音: pián
解釋:
  1. →便宜、便辟、便便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便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biàn
解釋:
[形]
1.順、順利、方便。如:「便利」、「不便之處」。《史記.卷一○九.李將軍傳》:「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宋.陸游〈初發夷陵〉詩:「今朝喜處君知否?三丈黃旗舞便風。」
2.簡單的、非正式的。如:「便服」、「便鞋」、「便條紙」、「家常便飯」。
3.靈敏、輕巧、敏捷。《莊子.應帝王》:「猿狙之便。」唐.韓愈〈送李愿歸盤谷序〉:「曲眉豐頰,清聲而便體,秀外而惠中。」
[動]
1.適宜、合宜。如:「便於攜帶」。《南史.卷三五.顧覬之傳》:「率皆即日不宜於人,方來未便於公,名與實反,有乖政體。」
2.有利於。《韓非子.孤憤》:「虧法以利私,耗國以便家。」《史記.卷七十七.信陵君列傳》:「將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以便國家。」
3.熟習。《三國志.卷七.魏書.呂布傳》:「布便弓馬,膂力過人,號為飛將。」《隋書.卷五○.郭榮傳》:「孝先於上流縱天筏以擊浮橋,護令榮督便水者引取其筏。」
4.排泄屎、尿。如:「便尿」。《漢書.卷五九.張湯傳》:「(安世)為光祿勛,郎有醉小便殿上。」
[名]
1.方便的時候。如:「便中請來個電話。」、「得便就幫你送過去。」
2.機會。《文選.賈誼.過秦論》:「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河山。」唐.李華〈弔古戰場文〉:「吾想夫北風振漢,胡兵伺便;主將驕敵,期門受戰。」
3.屎、尿等的排泄物。如:「大便」、「小便」、「糞便」。
[副]
1.即、就。《三國志.卷四七.吳書.吳主權傳》:「又司馬懿前來入舒,旬日便退。」《紅樓夢》第四回:「每日或飯後,或晚間,薛姨媽便過來,或與賈母閒談,或和王夫人相敘。」
2.豈、難道。表反問的語氣。宋.文同〈可笑口號七章之一〉:「若無書籍兼圖畫,便不教人白髮生?」《董西廂》卷八:「姑舅做親,便不敗壞風俗?」
[連]
縱然、即使。宋.柳永〈雨霖鈴.寒蟬淒切〉詞:「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二)ㄆㄧㄢˊ pián
注音:
漢語拼音: pián
解釋:
[名]
姓。如漢代有便樂成。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便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便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piān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形] ] 簡單的、便利的、現成的。
  2. [[形] ] 妥善。
  3. [[形] ] 非制式的、臨時的。
  4. [[副] ] 依情況處理。
  5. [[副] ] 如果……就……、一……就……,表假設語氣。
  6. [[名] ] 屎、尿等排泄物。
音讀: pân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便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ㄅㄧㄢˋ

1. 安適。《說文解字.人部》:「便,安也。」《漢書.卷七九.馮奉世傳》:「賜告養病,而私自便。」唐.顏師古.注:「便,安也。」宋.劉子翬〈南歌子.伎倆無多子〉詞:「寵辱棋翻局,光陰鳥度枝。頹然徑醉是便宜。」

2. 有利於。《廣韻.去聲.線韻》:「便,利也。」《韓非子.孤憤》:「虧法以利私,耗國以便家。」《史記.卷七七.魏公子列傳》:「將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以便國家。」《資治通鑑.卷二三八.唐紀五十四.憲宗元和四年》:「臣恐自今奉使賊庭者以武為戒,苟求便身,率為依阿兩可之言,莫肯盡誠具陳利害。」

3. 順。《字彙.人部》:「便,順也。」宋.陸遊〈初發夷陵〉詩:「今朝喜處君知否?三丈黃旗舞便風。」

4. 方便、適宜。「不便之處」、「便於攜帶」。史記.卷一○九.李將軍列傳》:「就善水草屯,捨止,人人自便。」《南史.卷三五.列傳.顧覬之》:「率皆即日不宜於人,方來未便於公,名與實反,有乖政體。」宋.吳自牧《夢粱錄.卷一六.麵食店》:「向者汴京開南食麵店,川飯分茶,以備江南往來士夫,謂其不便北食故耳。」

5. 方便之時。如:「得便即幫你送過去。」《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二:「事出無奈,只得且去,得便就來。或者稟明父親,逕來接你,也未可知。」

6. 機會。漢.賈誼〈過秦論〉:「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河山。」唐.李華〈弔古戰場文〉:「吾想夫北風振漢,胡兵伺便;主將驕敵,期門受戰。」《三國演義》第四回:「嘗於朝服內披小鎧,藏短刀,欲伺便殺卓。」

7. 靈敏、輕巧、敏捷。《莊子.應帝王》:「猿狙之便。」唐.韓愈〈送李願歸盤谷序〉:「曲眉豐頰,清聲而便體,秀外而惠中。」元.楊顯之《酷寒亭》第三折:「那孩兒靈便口嘍囉,且是會打悲阿!」

8. 熟習。《隋書.卷五○.列傳.郭榮》:「孝先於上流縱天筏以擊浮橋,護令榮督便水者引取其筏。」《三國志.卷七.魏書.呂布臧洪傳.呂布》:「布便弓馬,膂力過人,號為飛將。」

9. 簡單、非正式。如:「便鞋」、「便條紙」、「家常便飯」。《宋史.卷一五三.輿服志五》:「士大夫皆服涼衫,以為便服矣。」《紅樓夢》第一一回:「於是鳳姐兒帶領跟來的婆子丫頭並寧府的媳婦婆子們,從裡頭遶進園子的便門來。」《儒林外史》第四回:「我這敝教,酒席沒有什麼喫得,只這幾樣小菜,權且用個便飯。」

10. 排泄屎、尿。如:「便尿」。《漢書.卷五九.張湯傳》:「(安世)為光祿勳,郎有醉小便殿上。」

11. 排泄物。如:「大便」、「糞便」。《後漢書.卷八二.方術列傳下.甘始》:「率能行容成御婦人術,或飲小便,或自倒懸,愛嗇精氣,不極視大言。」《新唐書.卷二○九.酷吏傳.郭弘霸傳》:「大夫魏元忠病,僚屬省候,弘霸獨後入,憂見顏間,請視便液,即染指嘗,驗疾輕重。」

12. 即、就。《三國志.卷四七.吳書.吳主權傳》:「又司馬懿前來入舒,旬日便退。」《南史.卷六六.列傳.周文育》:「足錢便可,誰望公侯。」《紅樓夢》第四回:「每日或飯後,或晚間,薛姨媽便過來,或與賈母閒談,或和王夫人相敘。」

13. 縱然、即使。宋.秦觀〈江城子.西城楊柳〉詞:「便做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宋.柳永〈雨霖鈴.寒蟬淒切〉詞:「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14. 豈、難道。表反問的語氣。宋.文同〈可笑口號七章〉詩七首之一:「若無書籍兼圖畫,便不教人白髮生?」《董西廂》卷三:「侵晨等到合昏個,不曾湯個水米,便不餓損卑末?」《董西廂》卷八:「姑舅做親,便不敗壞風俗?」

㈡ㄆㄧㄢˊ

姓。如漢代有便樂成。

注音: ㈠ㄅㄧㄢˋ ㈡ㄆㄧㄢ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便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便 相關客家語 便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