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梁實秋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陳秀英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梁實秋(1902~1987)本名治華,字實秋,後以字行。清光緒二十八年夏曆十二月八日生於北京。民國四年(1915)京師公立第三小學畢業。是秋考入清華學校,八年清華教育奠定其英文與國文基礎,民國十二年六月畢業,八月赴美留學,先入科羅拉多大學英文系,畢業後入哈佛大學研究所修讀英國文學及文學批評。哈佛課程對其一生影響甚深,尤其巴比德(Babbitt)教授的人文主義思想,更影響其為人治學的基本態度。後轉入紐約哥倫比亞大學,於民國十五年夏返國,任教於南京東南大學。從此梁氏一方面致力於文學,一方面獻身教育,前後逾半世紀。綜其貢獻與成就,概括有散文、文學批評、翻譯、學術研究及教育等多項。
  梁氏散文首推〔雅舍小品〕之類深邃雋永作品,前後百四十三篇,相近雜文二十餘冊;筆法清俊簡潔,文白相濟,中外兼採,亦莊亦諧,或誇張或含蓄,收放自如,寓意深遠,諷人於不覺之間,譽人則流芳於百世,為「五四」以來有數之散文大家。
  在文學批評方面,梁氏二十一歲即發表文學批評文字,至四十一歲二十年間,有數量十分可觀的評論文章。所論者,包括文學本質,文學趨勢,翻譯技巧,以及西洋文學的精神等,而動機則在提倡理性的文學批評和健康的文學創作,以維護社會理性和倫理。有人譏之為好辯,然實則有其不得已的理由。抗戰軍興,需要舉國一致抵禦外侮,就不再作任何譏評;來臺後亦少作批評文章,所以臺灣年輕一代少有知道其在文學批評上的貢獻。其實文學批評是梁氏前期文學志業所在,成就之高,激盪之廣,反應之列,我國新文學史家甚難予以忽視。
  梁氏在翻譯上,選譯有〔沈思錄〕、〔咆哮山莊〕、〔西寒羅文錄〕、〔職工馬南傳〕、〔吉爾菲先生的情史〕、〔百獸圖〕、〔潘彼得〕、〔阿拉伯與哀綠綺絲的情書〕等十三種西方文學名著,介紹的文體則遍及散文、小說、戲劇等多樣;不論內容上抑或文體上,都給文學界、青少年有所啟迪。唯分量最重貢獻最大的,乃是獨力完成的〔莎士比亞全集〕--劇三十七種、詩三卷,共四十本,分別於五十六年(1967)、五十七年相繼出版,譯筆忠於原著,文字洗鍊典雅,誠為中國翻譯文學中連城之寶。這部巨譯先後耗時近四十年,兩經喪亂不曾中輟,其恆心與毅力,足為國人的典範。
  梁氏在學術上另一貢獻,乃是晚年繼莎劇之後,自七十歲開始,歷時七載,以中文撰寫達百萬言的〔英國文學史〕和一百二十萬言的〔英國文學選〕兩巨著,均於七十四年問世。此兩巨著均重史實,不作批評;大殊於一般坊間英文寫的英國文學史教科用書,提供喜愛文學者純粹無雜質的研究典籍。原曾計畫寫完〔英國文學史〕之後,以英文撰寫中國文學史,並續譯喬治、伊利奧特之全集,限於時間精力,未能如願。至於為遠東圖書公司主編之各種英漢、漢英及英漢成語辭典,前後相繼約三十年,費時又耗體力,目力也因之受損。梁氏尚自謙無甚貢獻,孰不知嘉惠國內萬千學子外,大陸、港、澳、南洋及全球華人都受其賜,甚至惠及外籍學人。所主編之遠東初中及高中英文讀本,亦曾風行全國。
  梁氏自民國十五年由美返國後,即從事教育工作。在大陸時,先後任教於東南大學、暨南大學、青島大學、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及中山大學,並曾主持北京大學和青島大學英文系。抗戰期間,在重慶應教育部之邀,任教育部特約編輯,主編中小學教科書,以應戰時需要。三十八年(1949)來臺,初任國立編譯館代理館長;旋應當時臺灣省立師範學院院長劉真之邀,應聘擔任專任教授兼英語系主任。自是在該院暨以後改制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任教直至退休,長達十七年之久;其間曾兼英語系主任、英語研究所主任、文學院院長等職。在文學院院長任內,其建樹對臺灣教育有重大影響並且揚聲國際。英語教學中心就在此時創設,由師大與亞洲協會合作,採用新的教學法和現代視聽設備,全面改進臺灣中上學校之英語教學。繼又設立國語教學中心,訓練各國從事中國研究的學者,推動六十年代以來全球研究華學的熱潮。此外,更創設國文研究所和英語研究所,為當年國內最早之碩士班,促進臺灣學術界研究風氣。稍後國文研究所亦首先開設博士班,進一步鞏固臺灣在國學研究上的地位。梁氏執教四十年,直接受業,間接獲益者不可勝計,對國家社會貢獻難以盡言。
  梁氏富民族意識,愛國家,愛中華文化;有儒者風,寬容而不鄉愿,禮而有節,不矜不矯。好讀書,學融中西而且兼擅,極具親和力,不以學問驕人,來者皆謙而禮接之,更喜獎掖後進,每叩必響,千言不吝。思想七崇尚自由,重視人性、理性、倫理,力倡新人文主義,主張「文人有行」,恥文人之無行者。反對自我擴張、任性、頹廢傾向的浪漫主義。早年在文壇上奮斥左翼分子,後來目睹浪漫狂潮彌漫整個社會,其以未能挽狂瀾於既倒為嘆!嘗一再呼籲,凡是知識分子,除了通曉專業典籍之外,四書五經必須細讀,因為此是中華文化傳統的基本精神所寄。其次,西洋的文、史、哲方面若干巨著必須涉獵,因為作為一個現代人,必須知道西洋文化精華所在,語簡而意長。
  民國七十六年十一月三日,逝於臺北,當時年已耄耋,仍好學不倦,著述未輟,恬淡自如,誠一代大儒,備受世人景仰。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會員投稿&教育Wiki
教育Wiki
時間
版本內容
投稿者
2014年
教育Wiki

會員投稿
我要投稿連結圖示
您查詢的詞條還尚未有會員貢獻內容,若您有注音、釋義或圖片,歡迎透過會員上傳分享給教育百科, 我們將審查上架您貢獻的詞條,供其他使用者參閱。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