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顏李學派 - 教育百科
顏 | |
李 | |
學 | |
派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 程運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清初學者顏元〔習齋〕,因身受亡國之痛並體認科舉的毒害,也親眼看到當時文盛武衰的局面,士風敗壞,學術空疏的情形,因此標榜「六藝之學」,主張「道藝兼習,文武並重」、「實學實用」,在中國教育思想史上有其一定的地位。由於顏元很少交遊,沒有外出講學,完全依靠他的弟子李塨(恕谷)到處講學,結交海內名流,遍質當代夙學,不斷宣揚顏元學說,顏學遂得以廣為流傳。後世學者,談顏必及李,研究李恕谷的學問,必想到顏習齋,因此並稱為顏李學派。 顏李學派的學者,除顏元、李塨外,亦包括王源及程廷祚等。王源也是顏習齋的弟子,曾與李塨共同纂輯〔顏習齋先生年譜〕程廷祚則是顏元的再傳弟子。 顏元之學,承襲了宋代王安石重視〔周禮〕鄉三物的思想,及宋代事功派陳亮(同甫)的重實用思想。在鄉三物六德、六行、六藝中,顏元尤重六藝,認為「德」、「行」要透過「藝」來體現,所以他說:「藝精則行實,行實則德成。」他並把孔門的文、行、忠、信四教與三物作一體的解釋,認為「文即六藝,行即六行,忠、信二者即記者隱括其六德也」。李塨的思想在學術本原上與顏元無太大出入,故我們探討顏李學派之思想內容大要時,可二者相提並論。 第一,顏李學派注重實利、實用。顏元認為「必有事,學之要也」,「離卻事物,便無學問」;並指出正德、利用、厚生,也就是「誠正修齊治平」的大學之道。李塨則說:「格,至也,學習其事也。」認為格物不僅指紙上的「即物窮理」,而是實際去習行誠、正、修、齊、治、平的知能,而對格物的「物」應以〔周禮〕三物為內容,他說:「仁義禮智為德,子臣弟友五倫為行,禮樂兵農為藝。」 第二,顏李學派否認注釋古書讀經史即是學問。顏元說:「讀書愈多愈惑,審事愈無識,辦經濟愈無力。」又說:「人之歲月精神有限,誦讀中度一日,便習行中錯一日,紙墨上多一分,便身世上少一分。」李塨亦說:「紙上之閱歷多,世事之閱歷少,筆墨之精神多,則經濟之精神少。」 第三,顏李學派反對宋儒之「主靜」。主張「動」才是事物存在方式,認為「一身動則一身強,一家動則一家強,一國動則一國強,天下動則天下強」,自信其「考諸前聖而不謬,俟諸後聖而不惑矣」。又說要「提醒身心,一齊振起。……身無事幹,尋事去幹,心無理思,尋理去思,習此身使動,習此心使存。」均不外主動反靜之意。 第四,顏李學派反對宋儒之「主敬」。認為「曰『執事敬』,曰『敬事而信』,曰『敬其事』,曰『行篤敬』,曰『身心一致加功,無往非敬也』。若將古人成法皆舍置,專向靜坐收攝除行緩語處言主敬,則是儒其名而釋其實,去道遠矣。」李塨亦謂:「聖門不空言敬。」 第五,顏李學派反對宋儒所說的「明道」、「窮理」。認為沒有離卻事物的道或理;且道不遠人,道即在事中;道不超出五倫六藝之外;若「舍人事空言天道,便是荒唐」。 第六,顏李學派反對朱子的博學主義。朱子認為儒者應知道世間一切事理。顏元認為:「孔門諸腎,禮樂兵農,各精其一;唐虞五臣,水火農教,各司其一;後世菲資,乃思兼長,如是必流於後儒思著之學矣。蓋書本上見,心頭上思,可無所不及,而最易自欺欺世,究之莫道一無能 ,其實一無知也。」 第七,顏李學派反對程、朱的性論。顏元認為性不能析為理氣二者,更不能說氣質為惡;顏元主張習與性成,說明人性本善,惡由習染;認為「人之性質各異,當就其質性之所近,心志之所願,才力之所能以為學」。且「甚剛之人,亦必有柔處,甚柔的人也必有剛處,只是偏任慣了,今加以學問之功,則吾本有之柔自會勝剛,本有之剛自會勝柔」。 第八,顏李學派反對將義利分割之說。認為正其誼適以謀其利,明其道適以計其功;學問之是否有價值,須以其是否對人生有利為依歸,致用之學須從實踐中得來。 近人章太炎說:「記宋世則有程、朱,與程、朱立異者,復有陸、王,與陸、王立異者,復有顏、李。」「自荀卿而後,顏氏則可謂大儒矣。」又說:「顏元弟子李塨、王源,皆懲創空言,以有用為臬極。」另一學者繆荃蓀也說:「明季群奉王,楊園(張履祥)起而宗朱,互相譏詆,均托空言。不若顏、李折衷六藝,躬行實踐,為名世之英,得用世之道。」對顏李學派甚表推崇。 顏李學派在學術上的貢獻,雖不若顧炎武、黃棃洲、王船山三大家,但從社會思想史來看,顏李學派更以鮮明的旗幟,反映了清初重實用思潮的特色。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顏李學派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