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席不暇暖 - 教育百科
ˊ
ˋ
ˊ
ˇ
  • 漢語拼音 xí bù xiá nuǎn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xí bù xiá nuǎn
解釋:
  1. 席子還沒坐暖就得起身再忙別的事。比喻奔走極為忙碌,沒有休息的時候。
    【例】為了革命大事,孫中山先生四處奔走,席不暇暖。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席不暇暖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xí bù xiá nuǎn
解釋:
席子還沒坐暖就得起身再忙別的事。比喻奔走極為忙碌,沒有休息的時候。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武王式商容之閭,席不暇暖;吾之禮賢,有何不可?」唐.李白〈上安州李長史書〉:「白孤劍誰託,悲歌自憐,迫于悽惶,席不暇暖。」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席不暇暖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成語典
注音:
漢語拼音: xí bù xiá nuǎn
釋義:
席子還沒坐暖就得起身離去再忙別的事。形容奔走極為忙碌,沒有休息的時候。#語本《淮南子.脩務》。
△「孔席不暖,墨突不黔」、「墨突不黔」
典故說明:
《淮南子》為漢淮南王劉安集門下食客所編寫的一本書,其中思想駁雜,世以為雜家之代表。內〈脩務〉一篇以聖人之「有為」駁難道家之「無為」,並提及孔子、墨子為「有為」之例證。孔子和墨子都是古代重要的思想家,分別為儒家與墨家的創立者。孔子為宣揚儒家的仁義思想,周遊列國長達十三年,到六十八歲時才返回祖國魯國。墨子是戰國時代魯人,主張消弭戰爭,平等互愛,由於戰國時期各國之間大大小小的征戰不斷,墨子於是奔走四方,說服各國君王放棄戰爭。他們汲汲於行道,以天下為己任,一生都為天下生民而到處奔走,所以才會有「孔子無黔突,墨子無煖席」之語。整句話的意思是說:孔子落腳處的煙囪都還沒被熏黑,他就得離開趕到別的地方;墨子坐的席子都還沒變暖,他也要起身離開了。每天生火煮飯必須用到的煙囪沒被熏黑,表示停留的時間極短;席子無法坐暖,表示根本沒有可以坐著休息的時間。後來「席不暇暖」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奔走極為忙碌,沒有休息的時候。
用法說明:
語義說明
形容奔走極為忙碌,沒有休息的時候。
使用類別
用在「勤奮苦幹」的表述上。
例句
  1. 孔子席不暇暖地周遊列國,為的就是宣揚儒家的仁道思想。
  2. 這些日子的生意特別好,我們真是忙得席不暇暖,人仰馬翻。
  3. 老王這一陣子忙著到處尋訪新客戶,簡直是席不暇暖,馬不停蹄。
  4. 為了如期完成上級交付的任務,連月來他忙得食不知味,席不暇暖。
  5. 救難人員上山下海,席不暇暖地四處救人,這種奮不顧身的精神的確令人欽佩。
  6. 一會兒要開會,一會兒又要接洽廠商,今天可真把我忙得席不暇暖,累得精疲力竭。
典源:
#《淮南子.脩務》(1)且古之立帝王者,非以奉養其欲也;聖人踐位者,非以逸樂其身也。為天下強掩弱,眾暴寡,詐欺愚,勇侵怯,懷知而不以相教,積財而不以相分,故立天子以齊一之。為一人聰明而不足以遍照海內,故立三公九卿以輔翼之。絕國殊俗,僻遠幽閒之處,不能被德承澤,故立諸侯以教誨之。是以地無不任,時無不應,官無隱事,國無遺利,所以衣寒食飢,養老弱而息勞倦也。若以布衣徒步之人觀之,則伊尹負鼎而干湯,呂望鼓刀而入周,百里奚轉鬻,管仲束縛,孔子(2)無黔突(3),墨子(4)無煖席(5)。是以聖人(6)不高山,不廣河(7),蒙恥辱以干(8)世主,非以貪祿慕位,欲事起天下利而除萬民之害。蓋聞傳書曰:神農憔悴,堯瘦臞,舜黴黑,禹胼胝。由此觀之,則聖人之憂勞百姓甚矣!故自天子以下至於庶人,四胑不動,思慮不用,事治求澹者,未之聞也。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漢.班固〈答賓戲〉。 (2) 孔子:孔丘(西元前551∼前479),字仲尼,春秋魯人。生有聖德,學無常師,相傳曾問禮於老聃,學樂於萇弘,學琴於師襄。初仕魯,為司寇,攝行相事,魯國大治。後周遊列國十三年,不見用,年六十八,返魯,晚年致力整理古代經典。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藝者七十二人,開平民教育先河,後世尊為「至聖先師」。 (3) 無黔突:沒有因炊爨而熏黑的煙囪。形容人奔波忙碌,汲汲於行道。黔,音ㄑ|ㄢˊ,熏黑。突,灶突,即砌在灶上的煙囪。 (4) 墨子:墨翟(西元前501∼前416),戰國時魯人,提倡兼愛、非攻、節用等學說,主張消弭戰爭,宣揚和平,自成一家之言。現存有《墨子》一書,是墨家思想的代表。 (5) 無煖席:沒有因久坐而溫暖的席子。形容人奔波忙碌,汲汲於行道。煖,通「暖」。 (6) 聖人:指上文伊尹、呂望、百里奚、管仲、孔子、墨子。 (7) 不高山,不廣河:不以山為高,不以河為廣。表示不會因山高河廣而絕行道之念。 (8) 干:營求、求取。〔參考資料〕 漢.班固〈答賓戲〉(據《文選.卷四五.設論》引)蓋聞聖人有一定之論,烈士有不易之分,亦云名而已矣。故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夫德不得後身而特盛,功不得背時而獨彰。是以聖哲之治,棲棲遑遑,孔席不(暖),墨突不黔。由此言之,取舍者昔人之上務,著作者前列之餘事耳。另可參考:《文子.自然》
書證:
01.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武王式商容之閭,席不暇煗(暖)。吾之禮賢,有何不可?」
02.唐.李白〈上安州李長史書〉:「白孤劍誰託,悲歌自憐。迫於悽惶,席不暇暖。」
03.唐.韓愈〈爭臣論〉:「得其道不敢獨善其身,而必以兼濟天下也。……故禹過家門不入,孔席不暇暖,而墨突不得黔。」
04.《水滸傳》第一○五回:「卻得宋江等平定河北班師,復奉詔征討淮西。真是席不暇暖,馬不停蹄。」
05.《官場現形記》第五一回:「刁邁彭回到衙門,一面又要忙交卸,一面又要預備進京陛見,……真正忙得席不暇暖,人仰馬翻!」
資料來源: 教育部成語典_席不暇暖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