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徐光啟 - 教育百科
ˊ
ˇ
  • 漢語拼音 xú guāng q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xú guāng qǐ
解釋:
人名。(西元1562~1633)字子先,明朝算學家,上海人。從利瑪竇學天算之學,為中國人研究西洋科學之始,曾任禮部尚書。譯著甚多,以《幾何原本》、《農政全書》等最著。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徐光啟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Hsü Kuangchi, Paul
作者: 張奉箴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近代史上,西洋科學輸入我國,始於明萬曆中葉。盛於康熙朝,至乾隆而中絕。在這期間傳布天文學和各種科學最著名者是利瑪竇、湯若望和南懷仁。輔佐者,有徐光啟和李之藻等。徐光啟是我國歷史上傑出的農學家,近代科學先驅者,和愛國的政治家以及虔誠的天主教教友。他有許多偉大的特點,使人懷念和景仰!
  徐光啟字子先,號玄扈,嘉靖四十一年三月二十日(1562年4月24日)生於上海。萬曆九年(1581)二十歲,考中金山衛秀才。萬曆十六年(1588)二十七歲,和同鄉董其昌、張鼐、陳繼儒到太平府應鄉試,沒有考中。萬曆二十三年(1595)在韶州教書時,遇到天主教耶穌會士郭居靜(Lazare Cattaneo),開始和天主教有了接觸,也對西洋科學,尤其輿地學留下深刻的印象,萬曆二十五年(1597)舉鄉試第一。二十七年(1599)到南京向利瑪竇問道。越三年,又來南京向耶穌會士討論教理,後由羅如望(John de Roha)手,受洗入教,時為萬曆三十一年(1603),聖名保祿(Paul)。次年(1604)四十三歲時進士及第,改翰林院庶吉士,上試〔安邊禦虜疏〕和試〔漕河議〕。開始和利瑪竇探究天文、地理、哲學、水利、理科、曆算等學術,「努力鑽研、重實驗、客觀化」。他希望運用研究的成果,以科學造福社會並捍衛國家。
  萬曆三十四年(1606)秋,開始和利瑪竇同譯〔幾何原本〕,翌年(1607)完成首六卷。此外又協助龐迪我(Didace de Pantoja)著〔七克〕七卷。以上兩書都收入〔四庫全書〕。三十五年(1607),丁父喪,回上海,萬曆三十八年(1610)聞利瑪竇逝世,返回北京,復原任翰林院庶吉士供職。天啟三年(1623)擢禮部右侍郎。五年(1625),遭到魏忠賢黨羽智鋌的彈劾,落職閑居,返回上海,開始撰寫〔農政全書〕,並且撰成〔景教堂碑記〕一文。崇禎元年(1628)三月十日,詔徐光啟起補原職(禮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讀學士,協理詹事府事。)八月充經筵講官。舊曆十二月,以日講敘勞,加太子賓客,充纂修熹宗實錄副總裁。崇禎二年(1629)五月,升禮部左侍郎,理部事。不久陞本部尚書。這時崇禎皇帝,因為日蝕失驗,欲罪臺官。光啟奏言:「臺官測候本郭守敬法,元時,嘗當食不食,守敬且爾,無怪臺官之失占。臣聞曆久必差,宜及時修正。」帝從其言,詔西洋人龍華民(Nicolas Longobardi)、鄧玉函(John Terrenz)、羅雅各(James Rho)等推算曆法,光啟為監督。
  崇禎四年(1631)光啟七十歲,三月充廷試讀卷官;六月任考庶吉士讀卷官。這年兩次進〔曆書〕四十四卷,和圖一折。五年(1632)五月二十二日,光啟進呈第三次〔曆書〕三十卷,六月(舊曆54日)以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為相,入閣參預機務。六年(1633)八月二十七日,思宗提陞光啟為太子太保,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蔭一子中書舍人。不久又進光祿大夫左柱國,追贈曾祖以下太子太保。光啟雖「負經濟才,有志用事,及柄用已老,值周延儒、溫體仁擅政,不能有所建向」。崇禎六年(1633),舊曆十月七日卒。贈少保諡文定。崇禎十四年(1641)辛已「公子驥,倩教士潘國光(Francis Brancati),行禮葬於肇嘉濱北原之阡,距城十餘里,今徐家匯是」。崇禎十二年(1639)巳卯,光啟的〔農政全書〕六十卷,平露堂本,由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張國維序刻問世。十六年(1643)癸未,〔農政全書〕由爾斗進呈皇帝「奉旨有『忠謨久驗,朕深追念不忘』之語加贈太保」。這版本共有六十卷三十冊,三函,每頁九行,二十字。
  徐光啟和利瑪竇經常相聚的日子不長。利瑪竇逝世後,徐光啟繼續向其他耶穌會在華西洋傳教士學習歐洲科學知識。譬如曾向熊三拔(Sabbatino de Ursis)學習水法,向湯若望等學習歐洲曆法,同時也向他們繼續學習天主教教義。他對天主教信仰進一步加深,終其一生,是一位篤信的教友。他認為天主教「必可補儒易佛」是值得注意的。
  徐光啟的著作和翻譯很多,目下我們能見到的,主要的有下列數種:
  1.宗教類:〔七克〕;〔靈言蠡勺〕;〔闢妄〕;〔諏諮偊編〕;〔耶穌像讚〕;〔聖母像讚〕;〔正道題綱〕;〔規誡箴贊〕;〔十誡箴贊〕;〔克罪七德箴贊〕;〔真福八德箴贊〕;〔哀矜十四端箴贊〕;〔景教堂碑記〕;〔擬覆竹窗天說〕等。
  2.曆算機械類:〔曆書〕;〔清臺奏章〕;〔平津圖說〕;〔日晷圖說〕,〔夜晷圖說〕;〔平渾日晷〕;〔九章算法〕;〔幾何原本〕六卷;〔測量異同〕一卷;〔勾股義〕一卷;〔簡平儀說〕一卷;〔山海輿地圖經解〕;〔考工記解〕;〔記星鼓車圖解〕等。
  3.農業水利類:〔農政全書〕六十卷;〔農遺雜書〕五卷;〔農輯〕;〔種棉花法〕;〔北耕錶〕;〔宜墾令〕;〔泰西水法〕六卷;〔通漕類編〕;〔漕河評正〕;〔屯田疏稿〕;〔甘藷疏序〕等。
  4.政治軍事類:〔甲辰館課〕;〔端闈奏章〕;〔南官奏草〕;〔綸扉奏草〕;〔經闈講義〕;〔屯鹽疏〕;〔經國彙輯〕;〔兵事疏〕;〔海防考評〕,〔辨學章疏〕;〔敬陳講筵事宜以裨聖學政事疏〕;〔面對三則〕;〔徐氏庖言〕五卷;〔兵事或問〕;〔選練百字括〕;〔選練條格〕;〔籌邊上下略〕等。
  5.文集及雜著:〔徐文定公集〕;〔徐文定公墨集〕;〔書牘〕;〔醫方考〕;〔序議〕;〔二十四則古塾書政〕;〔子史摘〕;〔四書參同〕;〔毛詩六帖〕六卷;〔芳蕤堂書藝〕;〔書法集〕;〔制彙〕;〔語類〕;〔淵源堂詩藝〕;〔草書類〕;〔詩篇〕;〔賦囿〕;〔方言轉注序跋〕;〔策議〕;〔詩贊〕等。
  在這些著作中,無疑地流傳最廣和被人經常稱道的要算〔農政全書〕了,這本書在屯墾水利和荒政等建樹上,可說是我國農業科學的集大成。它網羅了我國舊有的和當時的農業著作、農民的生活經驗和技術,以及徐光啟的自己的許多有關種植經驗和生物科學的專門知識。不過這本書是未定稿,是光啟死後由陳子龍主編,刪訂並補充的,內容還有不少的缺點小疵。不過這些小疵並無損於〔農政全書〕的是一部科學上的偉大著作,以及它在中國農業科學發展史上的偉大貢獻。這部書在這個角度上是值得推崇。〔明史〕卷二五一,〔列傳〕一三九,有徐光啟本傳,很簡明扼要。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徐光啟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