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空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ㄒㄩ˙ㄉㄜㄇㄟˊㄧㄡˇㄉㄨㄥ西˙ㄒㄧ˙ㄉㄜㄖㄨˊ:「ㄎㄨㄥ」、「ㄎㄨㄥㄒㄩ」、「ㄎㄨㄥㄨˊㄧˊㄨˋ」。
  2. ㄍㄨㄤˇㄎㄨㄛˋㄖㄨˊ:「ㄎㄨㄥㄎㄨㄛˋ」、「ㄎㄨㄥㄎㄨㄤˋ」、「ㄏㄞˇㄎㄨㄛˋㄊㄧㄢㄎㄨㄥ」。
  3. ㄒㄩㄨˊ˙ㄉㄜㄅㄨˊㄑㄧㄝˋㄕˊㄐㄧˋ˙ㄉㄜㄖㄨˊ:「ㄎㄨㄥㄧㄢˊ」、「ㄎㄨㄥㄌㄨㄣˋ」、「ㄎㄨㄥㄊㄢˊ」、「ㄎㄨㄥㄈㄢˋ」、「ㄕㄨㄛㄎㄨㄥㄏㄨㄚˋ」。
  4. ㄊㄧㄢㄎㄨㄥㄎㄨㄥㄓㄨㄥㄖㄨˊ:「ㄍㄠㄎㄨㄥ」、「ㄑㄧㄥˊㄎㄨㄥ」、「ㄒㄧㄥㄎㄨㄥ」、「ㄅㄧˋㄎㄨㄥㄖㄨˊㄒㄧˇ」。
  5. ㄊㄨˊㄖㄢˊㄅㄞˊㄅㄞˊ˙ㄉㄜㄖㄨˊ:「ㄎㄨㄥㄉㄥˇ」、「ㄎㄨㄥㄈㄟˋㄒㄧㄣ」、「ㄎㄨㄥㄏㄨㄢㄒㄧˇㄧˋㄔㄤˇ」。
注音:
解釋:
  1. ㄒㄧㄢˊㄩˊㄕˊㄐㄧㄢㄖㄨˊ:「ㄎㄨㄥˋㄒㄧㄢˊ」、「ㄔㄡㄎㄨㄥˋ」、「ㄧㄡˇㄎㄨㄥˋㄌㄞˊㄨㄢˊ」。
  2. ㄐㄧㄢˋㄒㄧˋㄖㄨˊ:「ㄎㄨㄥˋㄒㄧˋ」。
  3. ㄇㄟˊㄧㄡˇㄊㄧㄢˊ滿ㄇㄢˇ˙ㄉㄜㄖㄨˊ:「ㄎㄨㄥˋㄅㄞˊ」、「ㄎㄨㄥˋㄉㄧˋ」、「ㄎㄨㄥˋㄑㄩㄝ」。
  4. ㄑㄩㄝㄈㄚˊㄉㄨㄢˇㄕㄠˇㄖㄨˊ:「ㄎㄨㄟㄎㄨㄥˋ」。
  5. ㄊㄥˊㄔㄨㄌㄞˊㄖㄨˊ:「ㄅㄚˇㄅㄢˇㄇㄧㄢˋㄎㄨㄥˋㄔㄨㄌㄞˊ。」、「ㄅㄚˇㄕˊㄐㄧㄢㄎㄨㄥˋㄒㄧㄚˋㄌㄞ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空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kōng
解釋:
  1. 內容虛無所有的狀態。與「滿」相對。
    【例】空屋、撲空、買空 ◎
  2. 不切實際的。
    【例】空言、空論
  3. 廣闊、高曠。
    【例】海闊天空
  4. 徒然、白白的。
    【例】原來是在做夢,害我空歡喜一場。
  5. 天、天際。
    【例】高空、晴空、領空
  6. 佛教認為一切事物的現象都有各自的因緣,並無實體的概念。
    【例】萬法皆空
注音:
漢語拼音: kòng
解釋:
  1. 閒暇時間。
    【例】撥空、沒空、抽空
  2. 騰出空隙或空間。
    【例】再忙,也要空出一點時間陪陪孩子。
  3. 缺乏、短少。
    【例】虧空、空乏
  4. 尚未利用的,或缺少東西的。
    【例】空地、空位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空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kōng
解釋:
[形]
1.沒有東西的。如:「空屋」、「空手而回」、「赤手空拳」。
2.不切實際的。如:「空言」、「空論」。《史記.卷六三.老子韓非傳》:「畏累虛、亢桑子之屬,皆空語無事實。」
3.廣闊、高曠。如:「海闊天空」。《詩經.小雅.白駒》:「皎皎白駒,在彼空谷。」漢.毛亨.傳:「空,大也。」
[副]
1.徒然、白白的。如:「空想」、「空歡喜一場」。唐.王勃〈滕王閣序〉:「孟嘗高潔,空懷報國之情。」宋.岳飛〈滿江紅.怒髮衝冠〉詞:「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2.只、僅僅。唐.李頎〈古從軍行〉:「年年戰骨埋荒外,空見蒲桃入漢家。」
[名]
1.天、天際。如:「高空」、「晴空」、「星空」、「領空」、「皓月當空」。宋.蘇軾〈赤壁賦〉:「舳艫千里,旌旗蔽空。」
2.虛無所有。如:「撲空」、「買空」、「賣空」。唐.白居易〈廬山草堂記〉:「堂西倚北崖右趾,以剖竹架空,引崖上泉。」
3.佛教認為一切事物的現象都有各自的因緣,並無實體的概念。如:「空門」、「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注音:
漢語拼音: kòng
解釋:
[名]
1.閒暇時間。如:「撥空」、「沒空」、「抽空」。
2.間隙、可乘之機。元.馬致遠《漢宮秋》第二折:「不想皇帝親幸,問出端的,要將我加刑,我得空逃走了。」《喻世明言.卷一.蔣興哥重會珍珠衫》:「這里婆子捉個空,招著陳大郎一溜溜進門來。」
[動]
1.騰出。如:「文章開頭須空兩格。」、「空出一點時間。」
2.缺乏、短少。如:「虧空」。唐.白居易〈春憶二林寺舊遊因寄朗滿晦三上人〉詩:「最慚僧社題橋處,十八人名空一人。」
[形]
尚未利用的,或缺少東西的。如:「空地」、「機艙內空得很。」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空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蔡纓勳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空與「有」相對,音譯舜若;有空虛、空寂、空無、空淨、非有等義。在佛教義理中,空,有著特殊的意義,是佛法的特質,也是大小乘諸宗派所共通的內涵之一。嚴格說來,空與有是一體兩面,空並非斷滅或虛無,空是一個代名詞。
  空是佛法的精神核心,但隨著佛法的流傳衍變及眾生根機不同的體悟,空之思想也有著不同的詮釋及價值。一般說來,空可大別為人空和法空。
  人空、又稱我空,意謂一切有情眾生並沒有一個真實存在的主體,亦即是沒有一個恆常的自我,這是特指小乘學者「我空法有」的自我解脫觀。世俗的見解,總是認為吾人內在之自我是真實的主體,是生命生活的主宰者;其實,這是有情眾生的一種我見我執,是墮落輪迴生死、產生顛倒煩惱的根本。如果要解脫,就必須先破除這種我執我見,體認所謂自我只是色、受、想、行、識等五蘊的因緣和合,是身心的綜合體而已,是虛假不實的。而即使五蘊,也是四大因緣假合,並無實體。
  法空即諸法無我之義;意謂一切法(指萬事萬物)都是由因緣和合所生,並無實體的存在,即所謂緣起性空之義。當然,法空的範疇是包括人空的,是空之內涵的進一步開展和提升。人法二空,是大乘佛法的共通性。
  但是「空」並不表示什麼都沒有,否則就陷入「斷滅見」。執著於「有」和執著於「無」,都是「邊見」,甚至執著於「不執著」,也不是「中道」。看現象界,萬法倏起倏滅 ,所以是「有」,但仔細觀察,無一現象是恆住不易的,只是暫有或假有,所以說是「空」。〔中論〕說:「眾因緣生法,我說即是無,亦為是假名,亦呈中道義,未曾有一法,不從因緣生,是故一切法,無不是空者。」龍樹菩薩在此把空的真義說得很明白。
  在經論上,由於教法的異趣,對空義的探究也開展出所謂四空、六空、七空、十空、十一空、十六空及十八空等觀念,但基本精神上,均不離人法二空的義理。
  在佛教中,空的思想是般若經系統的根本思想;純粹依詮釋般若經典以彰顯佛法精神的,又有龍樹及其弟子提婆的〔三論〕(〔中論〕、〔百論〕及〔十二門論〕),藉空來開展其教理行觀,因而形成後來中國的三論宗(又稱空宗、般若宗),其中僧肇和吉藏即是善於解空的高僧。被譽為中國四大譯僧的鳩摩羅什,可說是傳譯般若系經論的大功臣,也是弘揚龍樹之空義的中國的三論宗祖師。直到隋唐,由於天台、禪宗及華嚴宗的興起,空的思想為如來藏、佛性等所融合取代。(參見「三論」)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空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空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khang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縫隙、孔洞。
  2. [[名] ] 引申為好處、賺頭、利益。
  3. [[名] ] 引申為花樣、陷阱。
  4. [[形] ] 沒有東西。
  5. [[形] ] 虛無的、不切實際。
  6. [[副] ] 光、完、盡。
  7. [[副] ] 白白地、徒勞無功。
音讀: khòng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數] ] 數字零。
音讀: khong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音讀: khàng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音讀: khòng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空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ㄎㄨㄥˇ

孔竅。《說文解字.穴部》:「空,竅也。」清.段玉裁.注:「今俗語所謂孔也。」《莊子.秋水》:「計四海之在天地之間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澤乎。」唐.陸德明《經典釋文.卷二七.秋水》:「空,音孔。壘孔,小穴也。」

㈡ㄎㄨㄥ

1. 天、天際。如:「晴空」、「星空」、「領空」。宋.蘇軾〈赤壁賦〉:「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鏡花緣》第七回:「一日,正值皓月當空,小山同唐敏坐在簷下,玩月談文。」

2. 虛無,內無所有。如:「買空」、「賣空」。《廣韻.平聲.東韻》:「空,空虛。」宋.蘇軾〈石鐘山記〉:「有大石當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竅。」元.楊朝英〈水仙子.燈花占信〉曲:「不付能博得個團圓夢,覺來時又撲個空。」

3. 佛家語。佛教認為世間一切事物皆有各自之因緣,並無實體之概念。如:「空門」。唐.玄奘譯《般若波羅蜜心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宋.王安石〈和棲霞寂照庵僧雲渺〉詩:「笑謂西來意,雖空亦不空。」

4. 窮盡、罄其所有。《爾雅.釋詁下》:「空,盡也。」《詩經.小雅.大東》:「小東大東,杼柚其空。」漢.王充《論衡.薄葬》:「竭財以事神,空家以送終。」

5. 浮泛、不切實際。如:「空論」。《史記.卷六三.老子韓非列傳.莊子》:「畏累虛、亢桑子之屬,皆空語無事實。」《漢書.卷九九.王莽傳下》:「莽好空言,慕古法,多封爵人,性實遴嗇。」

6. 廣闊、高曠。如:「海闊天空」。《四聲篇海.穴部》:「空,大也。」《詩經.小雅.白駒》:「皎皎白駒,在彼空谷。」漢.毛亨.傳:「空,大也。」

7. 徒然。如:「空想」、「空歡喜一場」。唐.王勃〈滕王閣序〉:「孟嘗高潔,空懷報國之情。」宋.岳飛〈滿江紅.怒髮衝冠〉詞:「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8. 只、僅僅。唐.李頎〈古從軍行〉詩:「年年戰骨埋荒外,空見蒲桃入漢家。」宋.周邦彥〈浪淘沙慢.晝陰重〉詞:「弄夜色,空餘滿地梨花雪。」

㈢ㄎㄨㄥˋ

1. 閒暇時間。如:「撥空」、「沒空」。《紅樓夢》第五五回:「只見平兒進來,趙姨娘忙陪笑讓坐,又忙問:『你奶奶好些?我正要瞧去呢,就只沒得空兒。』」《官場現形記》第七回:「抽空拿著手本,夾著條陳,上頭去回。」

2. 間隙、可乘之機。元.馬致遠《漢宮秋》第二折:「不想皇帝親幸,問出端的,要將我加刑,我得空逃走了。」《喻世明言.卷一.蔣興哥重會珍珠衫》:「這裡婆子捉個空,招著陳大郎一溜溜進門來。」

3. 騰出。如:「文章開頭須空兩格。」、「空出一點時間。」

4. 缺乏、短少。《正字通.穴部》:「空,缺也。」唐.白居易〈春憶二林寺舊遊因寄朗滿晦三上人〉詩:「最慚僧社題橋處,十八人名空一人。」《儒林外史》第九回:「先年東家因他為人正氣,所以託他管總,後來聽見這些獃事,本東自己下店,把帳一盤,卻虧空了七百多銀子。」

5. 未加利用。如:「空地」、「機艙內空得很。」

注音: ㈠ㄎㄨㄥˇ ㈡ㄎㄨㄥ ㈢ㄎㄨㄥ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空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