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程 - 教育百科
ˊ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ㄉㄠˋㄌㄨˋ˙ㄉㄜㄧˊㄉㄨㄢˋㄖㄨˊ:「ㄌㄧˇㄔㄥˊ」、「ㄌㄨˋㄔㄥˊ」、「ㄙㄨㄥˋㄋㄧˇㄧˋㄔㄥˊ」。
  2. ㄕˋㄑㄧㄥˊㄐㄧㄣˋㄒㄧㄥˊ˙ㄉㄜㄐㄧㄥㄍㄨㄛˋㄏㄨㄛˋㄕㄨㄣˋㄒㄩˋㄖㄨˊ:「ㄍㄨㄛˋㄔㄥˊ」、「ㄌㄧˋㄔㄥˊ」、「ㄧˋㄔㄥˊ」、「ㄖˋㄔㄥˊ」、「ㄎㄜˋㄔㄥˊ」、「ㄔㄥˊㄒㄩˋ」。
  3. ㄏㄥˊㄌㄧㄤˊㄍㄨㄐㄧˋㄖㄨˊ:「ㄐㄧˋㄖˋㄔㄥˊㄍㄨㄥ」。
  4. ㄐㄧㄝㄉㄨㄢˋㄉㄧˋㄅㄨˋㄖㄨˊ:「ㄔㄥˊㄉㄨˋ」。
  5. ㄈㄚˇㄕˋㄍㄨㄟㄈㄢˋㄖㄨˊ:「ㄓㄤㄔㄥˊ」、「ㄍㄨㄟㄔㄥˊ」、「ㄔㄥˊㄕ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程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chéng
解釋:
  1. 法式、準則。
    【例】章程、規程
  2. 事情進行的步驟、進度。
    【例】過程、議程、課程
  3. 路途或距離。
    【例】路程、歸程、前程
  4. 姓。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程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chéng
解釋:
[名]
1.度量衡的總稱。《荀子.致仕》:「程者,物之準也。」唐.楊倞.注:「程者,度量之總名也。」
2.事情進行的步驟。如:「過程」、「議程」。
3.法式、規範。如:「章程」、「規程」。
4.距離或道路的一段。如:「路程」、「歸程」、「送你一程」。
5.一定的進度。如:「課程」、「日程」。
6.姓。如宋代有程顥、程頤。
[動]
衡量、估計。《漢書.卷六五.東方朔傳》:「武帝既招英俊,程其器能,用之如不及。」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程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程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îng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音讀: thiânn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音讀: thîng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音讀: Thiânn
屬性: 附-百家姓
解釋:
  1. 附錄-百家姓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程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長度單位。即一寸之百分之一。《說文解字.禾部》:「程,品也。十髮為程,十程為分,十分為寸。」

2. 度量衡之總稱。《荀子.致仕》:「程者,物之準也。」唐.楊倞.注:「程者,度量之總名也。」唐.劉禹錫〈平權衡賦〉:「惟天垂象,惟聖作程。」

3. 稱。《廣雅.釋詁三》:「程,量也。」《睡虎地秦墓竹簡.秦律.效》:「禾粟雖敗而尚可食□(也),程之,以其秏(耗)石數論負之。」清.魏源《皇朝經世文編.敘》:「無星之秤不可以程物。」

4. 衡量、估計。《禮記.儒行》:「鷙蟲攫搏,不程勇者。引重鼎,不程其力。」《漢書.卷六五.東方朔傳》:「武帝既招英俊,程其器能,用之如不及。」

5. 傚法。《詩經.小雅.小旻》:「匪先民是程,匪大猶是經,維爾言是聽,維爾言是爭。」漢.毛亨.傳:「程,法。」

6. 法式、規範。如:「規程」。唐.徐寅〈京兆府試入國知教賦〉:「豈俟入乎閫閾,方能知彼規程。」《文明小史》第七回:「請上頭派了委員下來,照老哥所定章程,定期開辦,豈不省事?」

7. 道途、路途。如:「路程」、「起程」。唐.李白〈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詞:「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初刻拍案驚奇》卷五:「只為好日來不及,感得神明之力,遣個猛虎做媒!百里之程,頃刻送到。」

8. 事情進行之步驟。如:「過程」、「議程」、「療程」。

9. 限、期限。漢.陳琳〈飲馬長城窟行〉:「官作自有程,與築諧汝聲。」《漢書.卷二三.刑法志》:「至於秦始皇,……晝斷獄,夜理書,自程決事,日縣石之一。」唐.顏師古注引服虔曰:「始皇省讀文章,日以百二十斤為程。」

10. 類別、規格。《睡虎地秦墓竹簡.秦律.工律》:「為計,不同程者毋同其出。」《清史稿.卷一二一.食貨志》:「請嗣後視米之程高下,每石以一兩二錢或一兩三錢,穀則定以六錢五分或六錢,總以秋成後既平之價為準。」

11. 報效。《管子.君臣》:「道德出於君,制令傳於相,事業程於官。」唐.尹知章.注:「官各以其事程於君也。」《漢書.卷八五.谷永傳》:「明度量以程能,考功實以定德。」唐.顏師古.注:「程,效也。」

12. 呈現、表現。《廣雅.釋詁》:「程,示也。」東漢.張衡〈西京賦〉:「佞僮程材,上下翩翩。」唐.李善注引薛綜曰:「程,猶見也。」唐.皇甫松《醉鄉日月.序》:「或節以絲簧,程以袂舞。」

13. 逞。《韓非子.五蠹》:「人主尊貞廉之行,而忘犯禁之罪,故民程於勇而吏不能勝也。」《漢書.卷四九.仲長統傳》:「擁甲兵與我角才智,程勇力與我競雌雄。」

14. 行李。《醒世恆言.卷三三.十五貫戲言成巧禍》:「家人收拾書程,一逕到家。」民國.顧學頡.注:「程是鋪程行李,旅行時攜用的臥具。」《徐霞客遊記.滇遊日記三》:「有追呼於後者,則管倅以回柬具程,命役追至,而程猶置旅寓中,因令顧僕返取。」

15. 虎豹。《列子.天瑞》:「青寧生程。」唐.殷敬順.釋文:「《尸子》云:程,中國謂之豹,越人謂之貘。」宋.沈括《夢溪筆談.卷三.辨證》:「《莊子》云:『程生馬。』嘗觀《文字注》:『秦人謂豹曰程。』予至延州,人至今謂虎豹為程,蓋言蟲也。方言如此,抑亦舊俗也。」

16. 古國名。在今河南省洛陽縣東上程聚。《後漢書.志十九.郡國志一》:「雒陽周時號成周……有上程聚。」南朝梁.劉昭.注:「古程國,《史記》曰重黎之後,伯休甫之國也。」

17. 古地名。在今陝西省咸陽東。《逸周書.大匡》:「維周王宅程三年。」清.朱右曾《逸周書集訓校釋》:「程,古畢程氏之墟。闞駰以為安陵,今陝西西安府咸陽縣東有安陵城。」

18. 姓。如宋代有程顥、程頤。《廣韻.平聲.清韻》:「程,姓。出廣平、安定二望。」《通志.卷二六.氏族略》:「程氏,伯爵,風姓,重黎之後也。」

注音: ㄔㄥ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程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