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結 - 教育百科
ˊ
  • 部首 ㄇㄧˋ
  • 部首外筆畫 6
  • 總筆畫 12
  • 漢語拼音 [一]jiē[二]jié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ㄒㄧㄤㄐㄧㄠㄌㄧㄢˊㄏㄜˊㄖㄨˊ:「ㄐㄧㄝˊㄏㄜˊ」、「ㄐㄧㄝˊㄕˋ」、「ㄐㄧㄝˊㄐㄧㄠ」、「ㄐㄧㄝˊㄅㄢˋ」、「ㄐㄧˊㄏㄨㄟˋㄐㄧㄝˊㄕㄜˋ」、「ㄧˋㄐㄧㄝˊㄐㄧㄣㄌㄢˊ」。
  2. ㄓㄨㄥㄌㄧㄠˇㄕㄡㄕㄨˋㄖㄨˊ:「ㄐㄧㄝˊㄕㄨˋ」、「ㄐㄧㄝˊㄓㄤˋ」、「ㄐㄧㄝˊㄢˋ」、「ㄐㄧㄝˊㄙㄨㄢˋ」、「ㄐㄧㄝˊㄧㄝˋ」、「ㄌㄧㄠˇㄐㄧㄝˊ」。
  3. ㄋㄧㄥˊㄉㄨㄥˋㄖㄨˊ:「ㄐㄧㄝˊㄉㄨㄥˋ」、「ㄐㄧㄝˊㄅㄧㄥ」。
  4. ㄓˊㄨˋㄐㄧㄝˊㄍㄨㄛˇㄖㄨˊ:「ㄐㄧㄝˊ˙ㄌㄜㄍㄨㄛˇㄕˊ」、「ㄕㄨˋㄕㄤˋㄐㄧㄝˊ˙ㄌㄜㄒㄩˇㄉㄨㄛㄍㄨㄛˇ˙ㄗ。」
  5. ㄍㄡˋㄔㄥˊㄒㄧㄥˊㄔㄥˊㄖㄨˊ:「ㄐㄧㄝˊㄔㄡˊ」、「ㄐㄧㄝˊㄩㄢˋ」。
  6. ㄕㄥˊㄒㄧㄢˋㄏㄨㄛˋㄉㄞˋ˙ㄗㄙㄨㄛˇㄐㄧㄝˊㄔㄥˊ˙ㄉㄜㄋㄧㄡˇㄖㄨˊ:「ㄌㄧㄥˇㄐㄧㄝˊ」、「ㄙˇㄐㄧㄝˊ」、「ㄏㄨˊㄉㄧㄝˊㄐㄧㄝˊ」。
  7. ㄒㄧㄣㄓㄨㄥㄐㄧㄡㄔㄢˊㄋㄢˊㄐㄧㄝˇ˙ㄉㄜㄉㄧˋㄈㄤㄖㄨˊ:「ㄐㄧㄡㄐㄧㄝˊ」、「ㄒㄧㄣㄧㄡˇㄑㄧㄢㄑㄧㄢㄐㄧㄝˊ」。
  8. ㄅㄧㄠˇㄕˋㄅㄠˇㄓㄥˋㄏㄨㄛˋㄈㄨˋㄗㄜˊ˙ㄉㄜㄨㄣˊㄐㄧㄢˋㄗˋㄐㄩˋㄖㄨˊ:「ㄐㄩˋㄐㄧㄝˊ」、「ㄅㄠˇㄐㄧㄝˊ」、「ㄑㄧㄝˋㄐㄧㄝˊㄕㄨ」。
注音:
解釋:
  1. ㄐㄧㄝㄕˊ:①ㄐㄧㄢㄍㄨˋ。②ㄑㄧㄤˊㄐㄧㄢˋㄖㄨˊ:「ㄩㄣˋㄉㄨㄥˋㄩㄢˊ˙ㄉㄜㄐㄧㄖㄡˋㄉㄡ滿ㄇㄢˇㄐㄧㄝㄕˊ˙ㄉㄜ。」
  2. ㄐㄧㄝㄐㄧㄝㄅㄚㄅㄚㄒㄧㄥˊㄖㄨㄥˊㄎㄡˇㄐㄧˊ˙ㄉㄜㄧㄤˋ˙ㄗㄖㄨˊ:「ㄊㄚㄕㄨㄛㄏㄨㄚˋㄌㄠˇㄕˋㄐㄧㄝㄐㄧㄝㄅㄚㄅㄚ˙ㄉㄜㄓㄣㄐㄧㄠˋㄖㄣˊㄓㄠㄐㄧ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jié
解釋:
  1. 用繩或線相鉤連。
    【例】結網、結繩、張燈結彩
  2. 聯合構成某種關係。
    【例】結婚、結仇、義結金蘭
  3. 繩、線或帶子所繫成的紐。
    【例】領結、死結、蝴蝶結
  4. 凝聚。
    【例】結冰、凝結、凍結
  5. 終了、收束。
    【例】結案、結帳、了結
  6. 植物長出果實。
    【例】結實纍纍
  7. 表示保證或負責的文件、字據。
    【例】具結、保結
注音:
漢語拼音: jiē
解釋:
  1. →結巴、結實(二)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結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jié
解釋:
[動]
1.用繩或線相鉤連。如:「結網」、「結繩」。
2.締交、聯合。如:「結婚」、「結識」、「締結」、「集會結社」、「義結金蘭」。
3.構成、形成。如:「結冤」、「結仇」。
4.建構、建造。如:「結廬」。唐.顧況〈閒居自述〉詩:「有山堪結屋,無地可容塵。」
5.凝聚。如:「結冰」、「凝結」、「凍結」。
6.植物長出果實。如:「結實纍纍」、「樹上結了許多果子。」
7.終了、收束。如:「結案」、「了結」、「結帳」。
[名]
1.繩、線或帶子所結成的紐。如:「領結」、「死結」、「蝴蝶結」。
2.憂傷思緒糾纏難解之處。如:「鬱結」、「心有千千結」。唐.韋莊〈應天長.別來半歲音書絕〉詞:「別來半歲音書絕,一寸離腸千萬結。」
3.表示保證或負責的文件、字據。如:「具結」、「保結」。
注音:
漢語拼音: jiē
解釋:
參見「結實」(二)、「結結巴巴」、「結結實實」等條。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結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結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kat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條狀物交纏打成的球狀突起。
  2. [[動] ] 綁起來、繫起來。
音讀: kiat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形] ] 質地堅實。
  2. [[動] ] 糾結。
  3. [[動] ] 果子生成。
  4. [[動] ] 連結而構成某種關係。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結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ㄐㄧㄝˊ

1.將繩或線交纏固定。《說文解字.糸部》:「結,締也。」《易經.繫辭下》:「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漢書.卷五六.董仲舒傳》:「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

2.交纏繩線所形成之凸起物,或形體與其相似者。如:「喉結」、「活結」、「蝴蝶結」。《左傳.昭公十一年》:「衣有襘,帶有結。」晉.杜預.注:「結,帶結也。」宋.張先〈千秋歲.數聲鶗鴃〉詞:「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

3.縫補。晉.陶潛〈五柳先生傳〉:「短褐穿結,簞瓢屢空。」唐.杜甫〈北征〉詩:「經年至茅屋,妻子衣百結。」

4.繫、綁。《後漢書.卷二四.馬援列傳》:「施衿結褵,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三國演義》第六九回:「告諭城內居民,盡張燈結彩,慶賞佳節。」

5.約定、訂定。《公羊傳.桓公十年》:「何以不言師敗績?」漢.何休.解詁:「結日定地,各居一面,鳴鼓而戰,不相詐。」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祝盟》:「在昔三王,詛盟不及,時有要誓,結言而退。」唐.張九齡〈敕劍南節度王昱書〉:「然吐蕃請和,近與結約,群蠻翻附,彼將有詞。」

6.約定而形成某種關係。《左傳.文公十二年》:「所以藉寡君之命,結二國之好。」《樂府詩集.卷四四.清商曲辭一.晉宋齊辭.子夜歌四二首之六》:「見娘善容媚,願得結金蘭。」《三國演義》第六回:「今特使傕來結親:丞相有女,欲配將軍之子。」

7.構成、產生。如:「結仇」、「結冤」。《書經.泰誓下》:「自絕于民,結怨于天。」《初刻拍案驚奇》卷一○:「大人既與小生做主,成其婚姻,這金聲便是小生的岳父了。不可結了冤讎,伏乞饒恕!」《精忠岳傳》第八回:「岳大爺暗想:『冤家宜解不宜結』。我只是守住了這大門,四面皆有小弟兄把守,諒他不能進來;等到天明,他自然去了。」

8.建構、建造。晉.陶潛〈雜詩〉二首之一:「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唐.顧況〈閑居自述〉詩:「有山堪結屋,無地可容塵。」

9.凝聚、凝固。如:「結冰」、「結石」、「結痂」。南朝梁.江淹〈麗色賦〉:「鳥封魚斂,河凝海結。」《朱子語類.卷四五.論語.衛靈公篇》:「每常見山形如水漾沙之勢,想初間地未成質之時,只是水。後來漸漸凝結,勢自如此。」

10.積聚。晉.潘岳〈寡婦賦〉:「潛靈邈其不反兮,殷憂結而靡訴。」唐.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卷六八.丁腫方.瘭疽第六》:「故云㾫病也,……皆由久勞熱氣盛為溼涼所折,氣結筋中成此病也。」

11.鬱積難解之情感、思緒。《東觀漢記.卷九.列傳.馮異》:「宜急分遣屬官,徇行郡縣,埋冤結、布惠澤。」《漢書.卷七二.王貢兩龔鮑傳.鮑宣》:「乃二月丙戌,白虹虷日,連陰不雨,此天有憂結未解,民有怨望未塞者也。」唐.聶夷中〈飲酒樂〉詩:「一飲解百結,再飲破百憂。」

12.植物長出果實。《大唐三藏取經詩話》卷中:「願今日蟠桃結實,可偷三五個喫。」《喻世明言.卷一.蔣興哥重會珍珠衫》:「如今方下種,還沒有發芽哩。再隔五六年,開花結果,纔到得你口。」

13.終了、收束。如:「結尾」、「結帳」、「結案」、「終結」。明.謝榛《四溟詩話》卷二:「詩以兩聯為主,起結輔之,渾然一氣。」《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九:「若非有此番大救星,這事怎生了結。」

14.表示保證或負責之文件、字據。《老殘遊記》第一八回:「月餅中既無毒藥,則魏家父女即為無罪之人,可以令其具結了案。」《儒林外史》第八回:「將交代的事當面言明,王太守許定出結,作別去了。」

㈡ㄐㄧㄝ

1.「結巴」:說話不流利,常出現字音重複或詞語斷斷續續。《鏡花緣》第八七回:「他有結巴毛病,我教他奏個音樂你聽。」

2.「結實」:形容人或物堅實。《西遊記》第二○回:「想我老孫雖小,頗結實,皮裹一團筋哩!」《文明小史》第二六回:「原來是一位女學生身體太胖了,椅子不結實,腿兒折了,幾乎仰翻過去。」

㈢ㄐㄧˋ

髮髻。用同「髻」。《漢書.卷五四.李廣蘇建傳.李廣》:「後陵、律持牛酒勞漢使,博飲,兩人皆胡服椎結。」唐.顏師古.注:「結,讀曰髻。」《續漢書志.第三○.輿服志下》:「皇后謁廟服,……假結,步搖,簪珥。」唐.韓愈〈石鼎聯句詩序〉:「彌明在其側,貌極醜,白鬚黑面,長頸而高結,喉中又作楚語。」

注音: ㈠ㄐㄧㄝˊ ㈡ㄐㄧㄝ ㈢ㄐㄧ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結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