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搭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ㄐㄧㄚˋㄕㄜˋㄐㄧㄚˋㄑㄧˇㄖㄨˊ:「ㄉㄚㄑㄧㄠˊ」、「ㄉㄚㄊㄞˊ˙ㄗ」、「ㄉㄚㄓㄤˋㄆㄥˊ」。
  2. ㄐㄧㄚㄖㄨˋㄘㄡˋㄧˋㄐㄧㄠˇㄖㄨˊ:「ㄉㄚㄏㄨㄛˇ」、「ㄉㄚㄏㄨㄚˋ」。
  3. ㄔㄥˊㄗㄨㄛˋㄖㄨˊ:「ㄉㄚㄔㄜ」、「ㄉㄚㄔㄨㄢˊ」、「ㄉㄚㄈㄟㄐㄧ」。
  4. ㄆㄟˋㄏㄜˊㄖㄨˊ:「ㄉㄚㄆㄟˋ」、「ㄅㄚˇㄌㄧㄤˇㄓㄨㄥˇㄧㄢˊㄙㄜˋㄉㄚㄗㄞˋㄧˋㄑㄧˇ使ㄕˇㄩㄥˋ。」
  5. ㄌㄧㄢˊㄐㄧㄝㄐㄧㄝㄓㄨㄛˊㄖㄨˊ:「ㄌㄧㄤˇㄊㄧㄠˊㄉㄧㄢˋㄒㄧㄢˋㄧˇㄐㄧㄥㄉㄚㄕㄤˋ˙ㄌㄜ。」
  6. ㄈㄤˋㄗㄞˋㄖㄨˊ:「ㄍㄡㄐㄧㄢㄉㄚㄅㄟˋ」。
  7. ㄉㄚㄐㄧㄡˋㄐㄧㄡˋㄓㄨˋㄅㄧㄝˊㄖㄣˊㄊㄨㄛㄌㄧˊㄎㄨㄣˋㄐㄧㄥˋㄖㄨˊ:「ㄖㄨˊㄍㄨㄛˇㄇㄟˊㄧㄡˇㄐㄧㄥˇㄔㄚˊ˙ㄉㄜㄉㄚㄐㄧㄡˋㄎㄨㄥˇㄆㄚˋㄊㄚㄧˇㄐㄧㄥㄩˋㄋㄢˋ˙ㄌㄜ。」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搭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置放。
    【例】他把手搭在我的肩上。
  2. 架設、架起。
    【例】搭橋、搭帳棚
  3. 連接、接著。
    【例】他講話總是前言不搭後語,令人聽得糊里糊塗的。
  4. 配合。
    【例】搭配
  5. 乘坐。
    【例】搭車、搭船
  6. 參與、加入。
    【例】搭伙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搭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動]
1.掛、披掛。《字彙.手部》:「搭,掛也。」宋.林逋〈湖山小隱〉詩:「步穿僧徑出,肩搭道衣歸。」
2.覆蓋。如:「他身上搭著一條毛毯。」
3.架設、架起。如:「搭橋」、「搭帳棚」。唐.韓偓〈夜深〉詩:「夜深斜搭鞦韆索,樓閣朦朧煙雨中。」
4.連接、接著。如:「兩條電線已搭上了。」《紅樓夢》第三○回:「纔要搭言,也趁勢兒取個笑。」
5.鉤、牽引。如:「勾搭」。《水滸傳》第四六回:「枯草裡舒出兩把撓鉤,正把時遷一撓鉤搭住。」
6.配合。如:「搭配」、「兩種藥搭著服用。」
7.參預、加入。如:「搭伙」。元.張國賓《合汗衫》第四折:「我也到那裡去搭一份齋,追薦我亡夫張孝友去來。」
8.乘坐。如:「搭車」、「搭船」。
9.按。《清平山堂話本.快嘴李翠蓮記》:「張狼因父母做主,只得含淚寫了休書,兩邊搭了手印。」
[名]
1.披在身上的短衣。宋.林逋〈深居雜興〉詩六首之一:「中有病夫披白搭,瘦行清坐詠遺篇。」
2.姓。如元代有搭海。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搭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搭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ah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拍。
  2. [[動] ] 搭建。
  3. [[動] ] 乘、坐。
  4. [[動] ] 用杓子沽油、酒之類。
  5. [[名] ] 場所、地方。
音讀: tap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搭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ㄉㄚ

1. 擊、打。《龍龕手鑑.手部》:「搭,打也。」《類篇.手部》:「搭,擊也。」《魏書.卷六二.列傳.李彪》:「(李彪)高聲大呼云:『南臺中取我木手去,搭奴肋折!』」《隋書.卷六七.列傳.裴蘊》:「帝悟曰:『老革多姦,將賊脅我。欲搭其口,但隱忍之,誠極難耐。』」唐.劉餗《隋唐嘉話》卷下:「蘇良嗣僕射遇諸朝,懷義偃蹇不為禮,良嗣大怒,使左右牽拽,搭面數十。」

2. 披掛、披戴。《字彙.手部》:「搭,掛也。」宋.林逋〈湖山小隱〉詩:「步穿僧徑出,肩搭道衣歸。」《水滸傳》第二回:「王進自去備了馬,牽出後槽,將料袋袱駝搭上,把索子拴縛牢了,牽在後門外,扶娘上了馬。」《紅樓夢》第五四回:「只見那兩個小丫頭,一個捧著小沐盆,一個搭著手巾,又拿著漚子壺,在那裡久等。」

3. 披、掛於身上之衣、袋。同「褡」。宋.林逋〈深居雜興〉詩六首之一:「中有病夫披白搭,瘦行清坐詠遺篇。」《喻世明言.卷一九.楊謙之客舫遇俠僧》:「又知道楊公甚貧,去自己搭連內取十來兩好赤金子,五六十兩碎銀子,送與楊公做盤纏。」《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六九回:「那老者放下背搭,要了水淨面,便和我招呼。」

4. 覆蓋。《太平廣記.卷五二.張卓》:「仙人以拄杖畫地,化為大江,波濤浩淼,濶三二里,妻以霞帔搭於水上,須臾化一飛橋。」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卷二.蓮香》:「搭面既揭,歡若生平。」

5. 支撐、架設、建造。唐.韓偓〈夜深〉詩:「夜深斜搭鞦韆索,樓閣朦朧煙雨中。」《京本通俗小說.菩薩蠻》:「長老令人山後搭一草舍,教可常將息棒瘡好了,著他自回鄉去。」《二刻拍案驚奇》卷九:「去拽那門時,誰想是外邊搭住了的,狠性子一拽,早把兩三個長指甲一齊蹴斷了。」

6. 鉤牽、扣抓。元.黃庚〈一春〉詩:「楊花怕逐東風去,搭住闌干不肯飛。」《水滸傳》第四六回:「枯草裡舒出兩把撓鉤,正把時遷一撓鉤搭住。」明.馮夢龍《掛枝兒.卷八.紐扣》:「紐扣兒,湊就的姻緣好。你搭上我,我搭上你。」《兒女英雄傳》第六回:「那女子已走到面前,一伸手先用四指搭住安公子胸前橫綁的那一股兒大繩,向自己懷裏一帶。」

7. 連接、接觸。《西遊記》第七六回:「這獃子舉鈀上前迎住。他兩個在山坡前搭上手,鬭不上七八回合,獃子手軟,架不住妖魔。」《海上花列傳》第二一回:「翠鳳且自吸水煙,竟不搭話,子富不知為著甚事,也不則聲。」

8. 附加、加入。《字彙.手部》:「搭,附也。」元.張國賓《合汗衫》第四折:「我也到那裡去搭一份齋,追薦我亡夫張孝友去來。」《兒女英雄傳》第一五回:「那日人來的更多,廳上棚裏都坐得滿滿的。再搭上那賣熟食的,賣糖兒豆兒趕小買賣的,兩邊站得千佛頭一般。」《儒林外史》第二回:「但你們說了一場,我也少不得搭個分子,任憑你們那一位做頭。」

9. 放置。《金瓶梅詞話》第四回:「一面推害熱,脫了身上綠紗褶子:『央煩娘子,替我搭在乾娘護炕上。』」《醒世恆言.卷三.賣油郎獨占花魁》:「雖然不是個大勢至菩薩,搭在籃裡便是菜,捉在籃裡便是蟹,賺他錢把銀子買蔥菜,也是好的。」

10. 倚偎、攙扶。元.劉唐卿《降桑椹》第二折:「這一會兒,覺有些昏沉,我搭伏著這香案,暫且盹睡者。」《水滸傳》第四二回:「到三更時候,又有二百餘人,把莊門開了,將我搭扶上轎抬了。」《紅樓夢》第三五回:「只見賈母搭著鳳姐兒的手,後頭邢夫人王夫人跟著周姨娘並丫鬟媳婦等人都進院去了。」

11. 配合。元.關漢卿《玉鏡臺》第二折:「年紀和溫嶠不多爭,和溫嶠一樣身形,據文學比溫嶠更聰明,溫嶠怎及他豪英,保親的堪信憑,搭配的兩下裡相應。」

12. 乘坐。《警世通言.卷一一.蘇知縣羅衫再合》:「蘇知縣叫蘇勝先去看了艙口,就議定了船錢。因家眷在上,不許搭載一人。」《文明小史》第三○回:「渡了黃河,搭上火車,不消幾日,已到京城。」

13. 當量詞:

⑴ 用於成片、成塊之物。《水滸傳》第一二回:「生得七尺五六身材,面皮上一搭青記。」《醒世恆言.卷三○.李汧公窮邸遇俠客》:「李勉見棄下兩個人頭,心中慌張,正在擺佈。可霎作怪!看那人頭時,漸漸縮小,須臾化為一搭清水。」《醒世姻緣傳》第一一回:「珍哥的臉就如三月的花園,一搭青,一搭紫,一搭綠,一搭紅,要別了起身。」

⑵ 用於成堆、成束之物。《醒世恆言.卷一八.施潤澤灘闕遇友》:「丟了鋤頭,把手去捧那爛米。還不上一寸,便露出一搭雪白的東西來。」《儒林外史》第五回:「嚴監生慌忙叫奶媽抱起哥子來,拿一搭蔴替他披著。」

⑶ 用於成疊之紙張。《官場現形記》第四六回:「只見老頭子,只是一張一張的點數,並不細看票子裡的數目,一搭五十張。」《紅樓夢》第五二回:「早有小丫頭子遞過一搭子細紙,晴雯便一張一張的拿來醒鼻子。」

14. 方言:

⑴ 介詞。向、對。《海上花列傳》第一回:「小寓寶善街悅來客棧,無娒勿曾來,說搭娘舅請安。」《海上花列傳》第四回:「耐看見子富哚,先搭我說一聲,明朝送條子去。」

⑵ 介詞。同、與。明.馮夢龍《山歌.卷九.陳媽媽》:「到如今再捉我做子被頭裏箇抹布,常搭我風流所在去纏綿。」《海上花列傳》第一回:「攀仔相好末,搭趙大少爺一淘走走,阿是鬧熱點?」

⑶ 介詞。給、替。明.馮夢龍《山歌.卷四.阿姨》:「你搭囡兒算命箇說道青草裏得病枯草裏死,千萬小阿姨莫許子外頭人。」《海上花列傳》第一一回:「銀大道:『阿是要吃鴉片煙?我搭耐裝。』」

⑷ 連詞。與、和。明.馮夢龍《夾竹桃.頂針千家詩山歌.漫騰騰地》:「明星亮月曉霜濃,月暗星昏又是雨搭風。」《海上花列傳》第一一回:「卻問小雲道:『耐今朝無撥啥事體末,我搭耐去坐馬車,阿好?』」

15. 姓。如元代有搭海。

㈡ㄊㄚˋ

1. 摹拓。同「拓」。《廣韻.入聲.盍韻》:「搭,摸搭。」《集韻.入聲.合韻》:「搭,……一曰:『摹也。』」宋.梅堯臣〈觀楊之美畫〉詩:「韓幹馬本模搭時,神駿都失存毫氂。」宋.張君房《雲笈七籤.卷一一三.傳續仙.羊愔》:「後遊阮郎亭,崖上去地十餘丈,有篆書刻石,字極大,世傳言阮肇題詩所成,使匠人鏨石摸搭。」

2. 按、蓋。唐.藏諸〈菖蒲澗記〉:「綠苔青蒲,印搭履跡。捫手探足,無非蒼翠。」《金史.卷四八.食貨志三》:「貞元間既行鈔引法,遂設印造鈔引庫及交鈔庫。……交鈔庫副則專主書押、搭印合同之事。」《清平山堂話本.快嘴李翠蓮記》:「張狼因父母做主,只得含淚寫了休書,兩邊搭了手印。」

注音: ㈠ㄉㄚ ㈡ㄊㄚ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搭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