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全祖望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程運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全祖望(1705~1755)字紹衣,一號謝山,清鄞縣人。四歲就塾受四子書諸經,便能粗解章句;八歲於諸經外,兼讀通鑑通考諸書;十四歲補諸生;十六歲能為古文,討論經史,證明掌故。雍正七年(1729)充選貢;次年入京師,上方望溪侍郎書,論喪禮或問,侍郎異之;旋舉順天鄉試,李穆堂(李紱)侍郎見其文曰:「此深寧東發後一人也。」乾隆元年(1736),薦舉博學鴻詞,是春會試,先成進士,改庶吉士,不再與試;時桐城張文和當國,與李侍郎(穆堂)不相能,並惡祖望;二年散館,置之最下等,歸班以知縣用,遂不復出。
  祖望性耿直,既歸,貧且病,饔飧不給,人有所餽,弗受。先後遘父母喪服闋,吏部催赴選,有司以為請,祖望謂二服並及,當服五十四月,今雖遵例除服,而心喪有未盡,辭之;有心喪劄子答鄞令,其實無意出仕。後主蕺山端谿書院講席,士林仰重;乾隆二十年卒於家,享年五十一歲。
  祖望為學私淑南雷(黃棃洲),精治經史;為學淵博無涯涘,尤熟於明事,凡永樂靖難、忠賢璫禍、東林始末、唐桂遺聞,皆能抉其隱微。平生留意鄉邦文獻,於明季里人死難者,必為之辨誣徵實,作碑志銘傳,以存其人。數百年來浙東學派以重根柢、尚志節為主,南雷開其先,萬氏繼之,全氏又繼之,風氣綿延,迄今勿替。
  祖望在翰林,與李侍郎共借〔永樂大典〕讀之;〔大典〕共二萬二千七百七十七卷,取所流傳於世者置之,近世所無而不關大義者亦不錄,但取欲見而不可得者,分其例為五:一經,二史,三志乘,四氏族,五藝文,每日各盡二十卷。時開明史館,復為書六通移之,先論藝文,次論表,次論忠義、隱逸兩列傳,皆以其言為韙。生平服膺南雷,南雷表章明季忠節諸人,祖望益廣修枌社掌故,桑海遺聞以益之;詳盡而覈實,可當續史。南雷〔宋元學案〕甫創草稿,祖望為之編次序目、蒐釆輯補,編成百卷。又七校〔水經注〕,三箋〔困學紀聞〕,皆足見其汲古之深。另答弟子董秉純、張炳、蔣學鏞、盧鎬等所問經史疑義,錄為〔經史問答〕十卷。晚年修定文稿,刪其十七,為〔鮚埼亭文集〕五十卷;史夢蛟所刻本僅三十八卷,跋謂疑傳鈔多闕。又外編五十卷,乃弟子董秉純所編二種,與〔經史答問〕及詩集合印,為今通行本。此外尚有著〔讀易別錄〕、〔孔子弟子姓名表〕、〔漢書地理志稽疑〕、〔公車徵士小錄〕、〔續甬上耆舊詩〕、〔天一閣碑目〕、〔句餘土音〕諸書。
  阮研經(元)在所著〔揅經室集〕中說:「嘗謂經學、史才、詞科三者,得一足傳,而祖望兼之,其〔經史問答〕實足以繼古賢啟後學,與顧炎武〔日知錄〕相埒。」李越縵在所著〔越鰻堂日記〕中指出:「全氏服膺宋儒,而覃精考據文獻之學,蓋承其鄉厚齋王氏嫡傳,於漢注唐疏揅穴極深,如〔漢經師論〕、〔前漢經師從祀議〕、〔唐經師從祀議〕、〔尊經閣祀典議〕、〔原緯〕諸篇,皆極有功於經學,〔漢經師論〕尤為諸儒干城;而〔荊公周禮新義題詞〕、〔陳用之論語解序〕、〔王昭禹周禮詳解跋〕等篇,謂荊公解經最有孔、鄭諸公家法,因力欲存王氏一家之學。其〔禮記輯注序〕、〔跋衛櫟齋禮記集說〕,深慨於陳匯澤之陋學,而以衛氏之書不列學官為惜,〔跋夏柯山尚書解〕,頗以明代專用蔡傳為非。〔讀吳草廬儀禮纂言〕,謂草廬此書本於朱子,然四十九篇流傳既久,不宜擅為割裂顛倒,諸所論列,其於古學真能篤信謹守者矣。其〔左氏諡說〕一篇,卓識通議,遠出顧震滄〔春秋諡法考〕之上。集中餘文,辨正名物,創通大義者尚多;至另刻〔讀易別錄〕一書,剖析精嚴,尤為〔易〕義之橐籥。余輯〔國朝儒林小志〕,唯載漢學名家,雖姚惜抱、程棉莊、程魚門、翁覃谿諸公,自名古學者皆不列入,而獨取祖望。固不僅以〔經史問答〕一書也。」又說:「謝山於〔宋元學案〕致力甚深,其節錄諸家語錄文集,皆能擇其精要,所附錄者剪裁尤具苦心,或參互以見其人,或節取以存其概,使純疵不掩,本末咸賅,真奇書也。棃洲原本不過十之三四,其子來史(百家)所續,亦屬寥寥,然起例凡發,大綱已具,謝山以專門之學,極力成之,故較〔明儒學案〕倍為可觀。所撰序錄八十九首,犀分燭照,要言不煩,宋儒升降源流,大略皆具,學者尤不可以不讀。」
  初紹興宋杜甲延祖望主蕺山書院,始設奠於劉宗周影堂,議定從祀諸弟子;其課諸生,以經義繼以策問、詩、古文,條約既嚴,甲乙無少貸,越人始而大譁,已而帖然。一月之後,從者雲集,學舍至不能容;逾年以主人微失禮,固辭歸。諸生蔡紹基等來寧波請曰:「今學舍滿五百人,請先生一過講堂,五百人者,以六錙為贄,千金可立致,豈傷先生之廉乎?」先生呵之曰:「是何言歟!夫吾之不往,以太守之失禮也。禮豈千金所可貨乎!」復主粵東端溪書院,行釋奠禮,祀白沙以下二十有一人,為從未有之典。
  嘉慶二十年(1815),邑人建祠奉祀明忠臣錢肅樂、張煌言,以祖望能論撰二人殉國之事亦祔祀。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全祖望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