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管 - 教育百科
ˇ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ㄔㄥˊㄩㄢˊㄊㄨㄥˇㄒㄧㄥˊ˙ㄉㄜㄑㄧˋㄨˋㄖㄨˊ:「ㄊㄧㄝˇㄍㄨㄢˇ」、「ㄕㄨㄟˇㄍㄨㄢˇ」、「ㄉㄥㄍㄨㄢˇ」、「ㄒㄧㄤˋㄆㄧˊㄍㄨㄢˇ」。
  2. ㄔㄨㄟㄗㄡˋ˙ㄉㄜㄔㄤˊㄊㄨㄥˇㄒㄧㄥˊㄩㄝˋㄑㄧˋㄖㄨˊ:「ㄏㄟㄍㄨㄢˇ」、「ㄍㄨㄢˇㄩㄝˋㄑㄧˋ」、「ㄕㄨㄤㄏㄨㄤˊㄍㄨㄢˇ」。
  3. ㄈㄨˋㄗㄜˊㄅㄢˋㄌㄧˇㄖㄨˊ:「ㄍㄨㄢˇㄌㄧˇ」、「ㄍㄨㄢˇㄕˋ」、「ㄍㄨㄢˇㄓㄤˋ」、「ㄍㄨㄢˇㄍㄨㄢˇㄓㄨˋ」。
  4. ㄅㄠˇㄓㄥˋㄊㄧㄝˇㄉㄧㄥˋㄖㄨˊ:「ㄍㄨㄢˇㄩㄥˋ」、「ㄅㄠㄍㄨㄢˇㄋㄧˇㄎㄠˇ˙ㄉㄜㄕㄤˋ!」
  5. ㄩㄝㄕㄨˋㄐㄧㄠˋㄉㄠˇㄖㄨˊ:「ㄍㄨㄢˇㄐㄧㄠˋ」、「ㄎㄢㄍㄨㄢˇ」、「ㄍㄨㄢˇㄕㄨˋ」、「ㄍㄨㄢˇㄅㄨˊㄓㄨˋ」。
  6. ㄌㄧˇㄏㄨㄟˋㄍㄨˋㄌㄩˋㄖㄨˊ:「ㄅㄨˋㄍㄨㄢˇㄋㄧˇ˙ㄌㄜ!」、「ㄅㄧㄝˊㄍㄨㄢˇㄊㄚㄨㄛˇ˙ㄇㄣㄒㄧㄢㄗㄡˇ。」
  7. ㄐㄧㄣˇㄍㄨㄢˇㄐㄧㄣˇㄌㄧㄤˋㄖㄨˊ:「ㄋㄧˇㄐㄧㄣˇㄍㄨㄢˇㄈㄤˋㄒㄧㄣ˙ㄉㄜㄑㄩˋㄨㄢˊㄅㄚ!」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管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guǎn
解釋:
  1. 中空的圓柱形物體。
    【例】水管、燈管、橡皮管
  2. 主持、掌理。
    【例】管帳、管生意
  3. 擔任、負責。
    【例】我管下麵,你管招呼客人。
  4. 負責供給。
    【例】管吃管住
  5. 約束、教導。
    【例】管學生、管孩子
  6. 理會、顧慮。
    【例】別管他,我們先走!
  7. 干、相關。
    【例】去不去,管我什麼事?
  8. 將、把,與「叫」合用。
    【例】那位老太太,大伙兒管她叫李媽媽。
  9. 樂器名:(1) 簧管樂器。古稱為「篳篥」。以木製成,開八孔(前七後一),管口插有蘆製的哨子。 △管子 ◎ (2) 泛稱西洋的管樂器。
    【例】管弦樂、雙簧管、黑管
  10. 姓。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管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guǎn
解釋:
[名]
1.樂器名,吹管樂器。以竹製成,上有六孔,可吹氣發聲。《說文解字.竹部》:「管,如篪,六孔,十二月之音,物開地牙,故謂之管。」近代使用的管多為木製,分大、中、小三種形制,上開八孔,前七後一,使用蘆葦製哨子吹奏。
2.管樂器的通稱。《孟子.梁惠王下》:「百姓聞王鐘鼓之聲,管籥之音,舉疾首蹙頞而相告。」晉.陸機〈文賦〉:「被金石而德廣,流管弦而日新。」
3.中空的圓柱形物體。如:「水管」、「燈管」、「橡皮管」。
4.借指筆。南朝梁.劉孝標〈答劉之遴借類苑書〉:「搦管聯冊,纂茲奇英。」
5.鑰匙。《左傳.僖公三十二年》:「鄭人使我掌其北門之管。」《北史.卷三三.列傳.李靈》:「元等入城,收管籥。」
6.姓。如春秋時齊國有管仲。
[動]
1.主持、辦理。如:「管理」、「管轄」。《史記.卷八七.李斯列傳》:「管事二十餘年。」
2.約束、教導。如:「管教」、「看管」。《紅樓夢》第五九回:「乾的我管不得,你是我肚裡掉出來的,難道也不敢管你不成?」
3.理會、顧慮。如:「別管他,我們先走。」《紅樓夢》第五九回:「姑娘你不知道,別管我們閒事。」
4.關係、干涉。《紅樓夢》第二○回:「去不去,管我什麼事?」
5.擔任、負責。如:「我管招呼,你管收禮。」
6.負責供給。如:「管吃管住」。
[副]
保證、鐵定。如:「包管你會滿意。」《西遊記》第一一回:「陛下寬心,微臣管送陛下還陽,重登玉關。」
[介]
將、把,與「叫」合用。如:「我管祖母叫奶奶。」、「大家都管他叫大哥。」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管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tube
日期: 2003年6月
出處: 資訊與通信術語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各種電子管的通稱;如真空管。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管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基本資料
英文: Zurna
作者: 高麗娟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樂器名。土耳其民俗樂器,似雙簧管(oboe)的吹奏樂器之一 ,常於土耳其的行軍式及各式民俗舞蹈中演奏。
參照:
《The JVC Video Anthologyof World Music and Dance》.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管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管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kńg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身體上的各種管道。
  2. [[量] ] 計算用量杯盛米的單位。
音讀: kóng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長且中空的東西。
同義詞: 管仔
音讀: kuán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支配、打理。
  2. [[動] ] 理睬、干涉。
  3. [[名] ] 有孔的樂器。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管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傳統民族樂器資料庫
國樂嗩吶類:
古代稱為篳篥,原為古代龜茲樂器。最早在西漢時期流行在新疆庫車一帶後來在隋唐的九部樂、十部樂中是主要的演奏樂器,因此也被稱為「頭管」。篳篥聲音極有穿透力,演奏技法與嗩吶相同有吐音、打音、顫音、溜音、鼓音、花舌音、滑音、泛音等,加上音色嘹喨濃烈所以特別適合演奏帶有悲情、蕭瑟、淒涼哀怨的樂曲。目前管的種類有單管、雙管兩種。前者又分大、中、小三種。
客家吹管:
即「烏嘟孔」與嗩吶同屬雙簧的吹管樂器,在南北朝時期稱為「篳篥」,在民間管有分大小之分,而且還有單管與雙管的區別,近代經過許多改良,還加了按鍵以擴充音域。目前客家八音使用的管其開孔前七後一與嗩吶相同,製作材料分竹與木製兩種,竹製的管與嗩吶一樣,管口有一個銅管,再加哨子。木製的管則直接接哨子吹。演奏時聲音較小,音色帶有沙啞在八音中屬於伴奏樂器。
祭孔及雅樂竹匏土類:
管是截取一節之竹,使其中空,上裝上葦哨作為吹奏。在宋代時曾列為燕樂之眾樂之首,又稱頭管。今制用木管,上開九孔,前七後二,管上插一蘆哨為吹口,略小於嗩吶用哨。相關資料請參考國樂之「管子」。
資料來源: 臺灣音樂館 傳統民族樂器資料庫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古樂器名。以竹製成,上有六孔,可吹氣發聲。《說文解字.竹部》:「管,如篪,六孔。十二月之音。物開地牙,故謂之管。」《詩經.周頌.有瞽》:「既備乃奏,簫管備舉。」

2. 管樂器之通稱。如:「銅管」、「雙簧管」。《孟子.梁惠王下》:「百姓聞王鐘鼓之聲,管籥之音,舉疾首蹙頞而相告。」明.楊柔勝《玉環記》第五齣:「調絃弄管,持觴舉盃;吟風詠月,朝東暮西。」

3. 圓柱形管狀物體之通稱。如:「水管」、「燈管」、「橡皮管」。漢.王充《論衡.論死》:「夫簫笙之管,猶人之口喉也。」《紅樓夢》第七七回:「將左手上兩根蔥管一般的指甲齊根鉸下。」

4. 本指竹管,比喻見識短淺。源於《莊子.秋水》:「以管窺天」。《後漢書.卷三.肅宗孝章帝紀》:「區區管窺,豈能照一隅哉?」《晉書.卷五四.列傳.陸雲》:「臣備位大臣,職在獻可,茍有管見,取不盡規。」

5. 古代車子之部件。覆冒於車轂前端,配合車轄,使車輪固著於車軸。《吳子.論將》:「車堅管轄,舟利櫓楫。士習戰陣,馬閑馳逐。」

6. 量詞。用於細長之管狀物。如:「兩管藥膏」。《喻世明言.卷一五.史弘肇龍虎君臣會》:「這王英以纖纖春筍柔荑,捧著一管金絲龍笛,當筵品弄一曲。」《儒林外史》第五五回:「他取了一管敗筆,蘸飽了墨,把紙相了一會,一氣就寫了一行。」

7. 毛筆舊稱。南朝梁.劉孝標〈答劉之遴借類苑書〉:「搦管聯冊,纂茲奇英。」元.袁桷〈薛濤牋〉詩二首之一:「蜀王宮樹雪初消,銀管填青點點描。」

8. 鑰匙。《左傳.僖公三十二年》:「鄭人使我掌其北門之管。」《北史.卷三三.列傳.李靈》:「元等入城,收管籥。」

9. 樞要、關鍵。《荀子.儒效》:「聖人也者,道之管也。」唐.楊倞.注:「管,樞要也。」《呂氏春秋.離俗覽.用民》:「三代之道無二,以信為管。」

10. 職掌、擔任、負責。如:「掌管」、「我管招呼,你管收禮。」《禮記.檀弓下》:「所舉於晉國,管庫之士,七十有餘家。」宋.朱彧《萍洲可談》卷二:「廣州蕃坊,海外諸國人聚居,置蕃長一人,管勾蕃坊諸事。」清.王引之《經義述聞.卷一四.禮記.管庫》:「今案,管者典也、主也。……管庫之士,謂主此庫者爾。」

11. 統轄。如:「這個縣下頭管了十幾個鄉鎮。」《荀子.富國》:「故先王聖人為之不然,知夫為人主上者,不美不飾之不足以一民也,不富不厚之不足以管下也,不威不強之不足以禁暴勝悍也。」《西遊記》第三回:「我老孫超出三界之外,不在五行之中,已不伏他管轄,怎麼朦朧,又敢來勾我?」

12. 約束、教導。如:「管教」、「看管」、「管束」。元.秦𥳑夫《東堂老勸破家子弟.楔子》:「父母與子孫成家立計,是父母盡己之心,久以後成人不成人,是在於他,父母怎管的他到底。」《紅樓夢》第五九回:「乾的我管不得,你是我肚裡掉出來的,難道也不敢管你不成?」

13. 理會、顧慮。《清平山堂話本.快嘴李翠蓮記》:「一道煙先進去了,也不管他下轎,也不管他拜堂。」《紅樓夢》第五九回:「姑娘你不知道,別管我們閒事。」

14. 關係、牽涉。《紅樓夢》第二○回:「去不去,管我什麼事?」

15. 保證、鐵定。如:「包管你會滿意。」《董西廂》卷五:「紅娘姊姊且寧耐,是俺當初堅意,這好事終在。一句句唱了,須管教伊喝采。」《西遊記》第一一回:「陛下寬心,微臣管送陛下還陽,重登玉關。」

16. 介詞。相當於「將」、「把」,與「叫」合用,用以稱說人、事、物。如:「他年長些,所以大家都管他叫大哥。」、「滿州話管入關前所擄獲的戰俘叫『包衣』。」

17. 連詞。不管、無論,表不受所舉條件之限制。如:「管他是誰,該教訓就得教訓。」《老殘遊記二編》第四回:「管他有衣服沒衣服,比要飯的叫化子總強點。」

18. 古國名。在今河南省鄭縣。周代管叔之封地,春秋時為鄭邑,戰國時屬韓。《史記.卷四.周本紀》:「(武王)封弟叔鮮於管,弟叔度於蔡。」唐.張守節.正義:「《括地誌》:『鄭州管城縣外城,古管國城也,周武王弟叔鮮所封。』」

19. 姓。如春秋時齊國有管仲。

注音: ㄍㄨㄢ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管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