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 |
解釋:
|
|
注音: | |
解釋:
|
|
注音: | |
解釋:
抵擋。通「擋」。如:「銳不可當」、「螳臂當車」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當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dāng |
解釋: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dàng |
解釋: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dǎng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當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dāng |
解釋:
[動] 1.擔任。如:「當記者」、「當教員」。 2.主管、管理。如:「當家」、「當位」、「當權」、「當政」。 3.承受。如:「不敢當」、「敢做敢當」、「當之無愧」。 4.適合、相稱。如:「門當戶對」、「旗鼓相當」。 5.面對、對著。如:「當面談話」、「當機立斷」、「當仁不讓」、「首當其衝」、「當著大家道個歉,把事情了了。」 6.值、正值。如:「當班」。《孟子.滕文公上》:「當堯之時,天下猶未平。」《禮記.曲禮上》:「當食不歎。」 7.當作、作為。如:「安步當車」、「寒夜客來茶當酒」。 8.判決、判處。《史記.卷一○七.魏其武安侯傳》:「乃劾魏其矯先帝詔,罪當棄市。」 [副] 1.彼、那。指在事情發生的時間內。如:「當年」、「當時」、「當天」。 2.應該。如:「出門在外,當用則用,不必太節省。」《史記.卷八七.李斯傳》:「安得亡國之言!此非人臣所當議也!」 [擬] 形容撞擊金屬器物的聲音。通「噹」。如:「當!當!當!這是寺廟傳來的鐘聲。」 [名] 頂端。如瓜蒂稱為「瓜當」,屋簷頂端的蓋瓦頭稱為「瓦當」。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dàng |
解釋:
[形] 1.合宜。如:「恰當」、「適當」、「妥當」、「若有不當之處,請多指教。」《禮記.樂記》:「夫古者天地順而四時當,民有德而五穀昌。」 2.同一。如:「當日」、「當年」。 [動] 1.用物品向當鋪抵押借錢。如:「典當」、「質當」。《儒林外史》第三六回:「拿幾件衣服當了。」 2.視、認為。如:「不該錯將好人當壞人!」「你當我是傻子?居然敢賣我贗品!」 3.成績不及格。或以為來源是借用橋牌術語「down」。如:「這一科我沒考好,準被當!」 [名] 1.圈套、詭計。如:「害人的勾當」。《紅樓夢》第九二回:「我一時失腳,上了他的當。」 2.抵押在當鋪的物品。如:「贖當」。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dǎng |
解釋:
[動] 1.匹敵、抵抗。通「擋」。如:「螳臂當車」、「銳不可當」。《史記.卷八一.廉頗藺相如列傳》:「言兵事,以天下莫能當。」唐.王維〈老將行〉:「一身轉戰三千里,一劍曾當百萬師。」 2.偏袒。通「黨」。《莊子.天下〉:「公而不當,易而無私。」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當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 |
海陸音 | |
大埔音 | |
饒平音 | |
詔安音 | |
南四縣 | |
釋義: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當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四縣音 | |
海陸音 | |
大埔音 | |
饒平音 | |
詔安音 | |
南四縣 | |
釋義: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當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 tng |
解釋:
|
|
音讀: | tǹg |
解釋:
|
|
音讀: | tang |
音讀: | tàng |
音讀: | tong |
音讀: | tòng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當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