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祖壇經〕 - 教育百科
〔 | |
六 | |
祖 | |
壇 | |
經 | |
〕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The Altar Sutra of Sixth Patriarch] |
作者: | 徐麗霞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六祖壇經〕亦稱〔六祖大師法寶壇經〕,簡稱〔壇經〕,為禪宗六祖慧能之語錄。唐高宗儀鳳(677)二年,慧能於韶州曹溪寶林寺開宗說法,應刺史韋璩邀請出山,放大梵寺為僧尼道俗,授「無相戒」,依〔金剛經〕講大乘義,此書即弟子法海奉韋璩之命集記成帙。法海卒,原本付同學道漈;道漈卒,付門人悟真,後世〔壇經〕大抵由悟真傳出,流傳過程幾經竄改,添糅削除,書題、內容、文字、段落等往往不同,詳略懸殊,先後有二十餘種版本。大正藏第四十八冊收錄兩部:一曰〔南宗頓教最上乘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六祖惠能大師於韶川大梵寺施法壇經〕,「兼受無相戒弘法弟子法海集記」,乃據古寫敦煌本大英博物館藏本,全一卷,凡五十七節,不分品目,俗稱敦煌本、法海本,為各版中之最古者。二曰〔六祖大師法寶壇經〕,「風幡報恩光孝禪寺住持嗣祖比丘宗寶編」,乃據增上寺報恩藏明本及日本宮內省圖書寮藏寫本,全一卷,分十品,俗稱宗寶本,為今日流通最廣者,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1291)鋟梓。〔跋〕中自言於正訛詳略外,復增入弟子請益機緣。卷首附:德異〔序〕、契嵩〔贊〕:巷尾附:法海〔六祖大師緣起外記〕、〔歷朝崇奉事蹟〕、柳宗元〔賜謚大鑑禪師碑)、劉禹錫〔大鑑禪師碑〕、〔佛衣銘〕及後〔跋〕。其他較聞名之版本,尚有:一,惠昕本,書題〔六祖壇經〕,晚唐惠昕編於宋太祖乾德五年,據〔郡齋讀書志〕〔文獻通考〕為三卷十六門,現存止二卷十一門,乃南宋高宗紹興年間蘄州晁氏翻刻,其後留傳日本,由興聖寺再行刻印,又稱聖興寺本。二,契嵩本,宋契嵩據曹溪原本改編,三卷。曾溪原本書題〔六祖大師法寶經曹溪原本〕,一卷十品,不著撰人,宋吏部侍郎郎簡〔六祖壇經序〕曰:「會沙門契嵩作壇經序,因謂嵩師曰:『若能正之,吾為出財模印,以廣其傳。』更二載,嵩果得曹溪古本,校之勒成三卷。」已佚。三、德異本,元世祖至元二十七年(1290),德異刊於浙江休休庵,與宗寶本同屬元朝重修本,流行吳地。民國十九年(1930),胡適先後發表〔六祖壇經考之一〕、〔六祖壇經考之二〕、〔荷澤大師神會傳〕,力主〔壇經〕作者係慧能弟子神會而非慧能,〔壇經〕思想為荷澤思想而非曹溪;引發激烈諍論,反駁者甚多,尤以印順最其分量。雖然〔壇經〕之考據尚多歧異,其於宗教史之地位與其所彰顯之精神固極為重要。 就內容言:現行〔壇經〕十品:行由第一、般若第二、疑問第三、定慧第四、坐禪第五、纖悔第六、機緣第七、頓漸第八、護法第九、付囑第十。略別為二部分:一是大梵寺開法記錄,一是六祖與弟子問答教化、傳承法系、滅度前之付囑與滅後之安葬、以及此經之傳授等;前者為主體,後者為附錄,性質不同,集錄或亦差別;然慧能立教之大旨,則由此經可見。自達摩齎衣缽,航海東來,以其法傳慧可,可傳僧璨,璨傳道信,信傳弘忍,忍傳慧能,在中國為六世,遂開頓教法門,一掃依傍,不拘說法。〔壇經〕所記,要點在教人「悟自性」,般若智慧原是主體本有,能見此性則立即是佛,不見此性則立即是眾生,萬法盡在自心,要從心中頓見其如本性,迷悟之間,全在自己,自修心、自修身,自性自度。故曰「若識自性,一悟即至佛地」「自性迷,即是眾生,自性覺,即是佛」,此為佛之自性化。同時,慧能主張「定慧不二」,定是主體境界,慧主體功用,不可離境界面說功能,亦不可離功能市說境界,有如是之體有如是之用,有如是之用有如是之體,由用顯體,在體攝用,故曰:「我此法門,以定慧為本。大眾勿迷,言定慧別。定慧一體不是二,定是慧體,慧是定用。即慧之時定在慧,即定之時慧在定。若識此義,即是定慧等學。」如此之說,乃在否定離慧言定,使以「住心觀淨,長坐不臥」,「直言坐不動,妄心不起」「一行三昧」,障道因緣之錯誤。至於頓教之修習法門,則示「三無」: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要人於念而無念、於相而無相,有念不為念所染,心行萬象之中,不為所累,於諸法無所留滯。果能依此,則開佛知見,不假外求。可謂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之捷徑,達摩而下最為奇特。 〔六祖壇經〕為禪宗重要典籍,記載惠能一生得法傳道之事跡,啟迪門徒敦品行善之言教,為國內外學術界討論最多、評價最高之佛學聖書,對我國文化影響極為深遠。然〔壇經〕版本甚多,有所謂明藏本、高麗傳本、興善寺本,及坊間流通本等,日本且於一九七六年匯集各種版本,影印出〔六祖壇經〕諸本集成,惟最早者當推近代在敦煌石窟中發現之手鈔本為最珍貴,因而引起中外學者競相研考,且有被竊藏於歐日諸國者。國學大師潘重規教授積數十年研究佛學之心得遍訪法、俄、英、日各國,進行蒐證,並在倫敦不列顛圖書館留駐多時,以館藏壇經鈔本與其他版本比勘校注明其字形、是其音義,發現敦煌寫本壇經確為真本,歷經數年親筆字字校訂、句句釋述,終於民國八十三年完成〔敦煌壇經新書〕,過程浩繁,用力至深,且提供佛陀基金會印行,初版問世,即被各方索討一空,後由善心人士陸續捐資再版,仍供不應求,成為佛界之盛事云。 〔壇經〕研究注疏極多,如:天柱〔註法寶經海水一滴〕、李卓吾〔六祖法寶壇經解〕、益淳〔法寶壇經肯窾〕、青巒〔法寶壇經講義〕、丁福保〔六祖法寶壇經箋註〕。〔現代佛學叢刊〕第一號專刊:〔六祖壇經研究論集〕收錄胡適、錢穆、楊鴻飛、陳寅恪等人所撰論文二十五篇,從歷史、版本、作者、教義諸方面反覆考辯。他如,印順〔中國禪宗史〕、日人字井伯壽〔禪宗史研究〕、忽谷快天〔禪學思想史〕等,皆闢有專章討論。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六祖壇經〕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