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著 - 教育百科
ˋ
  • 部首 ㄘㄠˇ
  • 部首外筆畫 8
  • 總筆畫 12
  • 漢語拼音 [一]zhe[二]zhāo[三]zháo[四]zhù[五]zhuó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ㄒㄧㄢˇㄇㄧㄥˊㄖㄨˊ:「ㄓㄨˋㄇㄧㄥˊ」、「ㄓㄨˋㄔㄥ」、「ㄒㄧㄢˇㄓㄨˋ」。
  2. ㄒㄧㄝˇㄗㄨㄛˋㄓㄨㄢˋㄕㄨˋㄖㄨˊ:「ㄓㄨˋㄕㄨ」、「ㄓㄨˋㄕㄨˋ」、「ㄓㄨˋㄗㄨㄛˋㄉㄥˇㄕㄣ」。
  3. ㄨㄣˊㄓㄤㄗㄨㄛˋㄆㄧㄣˇ˙ㄉㄜㄊㄨㄥㄔㄥㄖㄨˊ:「ㄇㄧㄥˊㄓㄨˋ」、「ㄐㄩˋㄓㄨˋ」。
注音:
解釋:
  1. 穿ㄔㄨㄢㄉㄞˋㄖㄨˊ:「ㄓㄨㄛˊㄓㄨㄤ」、「穿ㄔㄨㄢㄓㄨㄛˊㄉㄚˇㄅㄢˋ」、「穿ㄔㄨㄢㄓㄨㄛˊㄇㄠˋ」。
  2. ㄐㄧㄝˊㄍㄨㄛˇㄒㄧㄚˋㄌㄨㄛˋㄖㄨˊ:「ㄓㄨㄛˊㄌㄨㄛˋ」、「ㄒㄩㄣˊㄓㄠˇㄨˊㄓㄨㄛˊ」。
  3. 使ㄕˇㄩㄥˋㄖㄨˊ:「ㄉㄚˋㄔㄨˋㄓㄨㄛˊㄧㄢˇㄒㄧㄠˇㄔㄨˋㄓㄨㄛˊㄕㄡˇ」。
  4. ㄉㄧˊㄑㄩㄝˋㄕˊㄗㄞˋㄖㄨˊ:「ㄓㄨㄛˊㄕˊ」。
  5. ㄒㄧㄚˋㄑㄧˊㄕˊㄗㄡˇㄧˊㄅㄨˋㄑㄧˊㄏㄨㄛˋㄒㄧㄚˋㄧˋㄎㄜㄗˇㄖㄨˊ:「ㄓㄨㄛˊㄑㄧˊ」、「ㄑㄧˊㄍㄠㄧˋㄓㄨㄛˊ」。
  6. ㄐㄧㄝㄔㄨˋㄆㄥˋㄔㄨˋㄖㄨˊ:「ㄓㄨㄛˊㄌㄨˋ」、「ㄓㄨㄛˊㄉㄧˋ」、「ㄅㄨˋㄓㄨㄛˊㄅㄧㄢㄐㄧˋ」。
  7. 使ㄕˇㄐㄧㄝㄔㄨˋ˙ㄉㄜㄕˋㄨˋㄈㄨˋㄗㄞˋㄅㄧㄝˊ˙ㄉㄜㄨˋㄊㄧˇㄕㄤˋㄇㄧㄢˋㄖㄨˊ:「ㄓㄨㄛˊㄙㄜˋ」、「ㄓㄨㄛˊㄇㄛˋ」、「ㄈㄨˋㄓㄨㄛˊ」。
注音:
解釋:
  1. ㄉㄧㄢˇㄖㄢˊㄖㄨˊ:「ㄓㄠˊㄏㄨㄛˇ」。
  2. ㄐㄧㄝㄐㄧㄣˋㄎㄠˋㄐㄧㄣˋㄖㄨˊ:「ㄑㄧㄢˊㄅㄨˋㄉㄚㄘㄨㄣㄏㄡˋㄅㄨˋㄓㄠˊㄉㄧㄢˋ」、「ㄕㄤˋㄅㄨˋㄓㄠˊㄊㄧㄢㄒㄧㄚˋㄅㄨˋㄓㄠˊㄉㄧˋ」。
  3. ㄒㄧㄢˋㄖㄨˋㄖㄨˊ:「ㄓㄠˊㄇㄧˊ」、「ㄓㄠˊㄇㄛˊ」。
  4. ㄅㄧㄠˇㄕˋㄉㄨㄥˋㄗㄨㄛˋㄧˇㄧㄡˇㄐㄧㄝˊㄍㄨㄛˇㄖㄨˊ:「ㄓㄠˇㄓㄠˊ」、「ㄕㄨㄟˋㄓㄠˊ」、「ㄌㄚˋㄓㄨˊㄉㄧㄢˇㄓㄠˊ˙ㄌㄜ」。
注音:
解釋:
  1. ㄕㄡˋㄉㄠˋㄖㄨˊ:「ㄓㄠㄌㄧㄤˊ」。
  2. ㄈㄚㄕㄥㄖㄨˊ:「ㄓㄠㄐㄧˊ」。
注音:
解釋:
  1. ㄅㄧㄠˇㄕˋㄉㄨㄥˋㄗㄨㄛˋㄓㄥˋㄔˊㄒㄩˋㄐㄧㄣˋㄒㄧㄥˊㄖㄨˊ:「ㄗㄨㄛˋ˙ㄓㄜ」、「ㄓㄥˋㄕㄨㄛ˙ㄓㄜㄏㄨㄚˋ」。
  2. ㄅㄧㄠˇㄕˋㄉㄨㄥˋㄗㄨㄛˋㄓㄨㄤˋㄊㄞˋㄔˊㄒㄩˋㄘㄨㄣˊㄗㄞˋㄖㄨˊ:「ㄒㄧㄤˇ˙ㄓㄜ」、「ㄇㄧˊㄇㄢˋ˙ㄓㄜ」、「ㄊㄧㄝ˙ㄓㄜㄅㄧㄠㄩˇ」。
  3. ㄅㄧㄠˇㄕˋㄇㄡˇㄓㄨㄥˇㄑㄧㄥˊㄒㄧㄥˊㄔㄥˊㄉㄨˋㄕㄣㄏㄡˋㄇㄧㄢˋㄔㄤˊㄩˇ˙ㄋㄜㄗˋㄌㄧㄢˊㄩㄥˋㄖㄨˊ:「ㄉㄨㄛ˙ㄓㄜ˙ㄋㄜ!」、「ㄏㄠˇ˙ㄓㄜ˙ㄋㄜ!」、「ㄊㄚㄎㄜˇㄘㄨㄥㄇㄧㄥˊ˙ㄓㄜ˙ㄋㄜ!」、「ㄓㄜˋㄕˊ˙ㄊㄡㄎㄜˇㄔㄣˊ˙ㄓㄜ˙ㄋㄜ!」
  4. ㄅㄧㄠˇㄕˋㄇㄧㄥˋㄌㄧㄥˋㄏㄨㄛˋㄑㄧˊ使ㄕˇ˙ㄉㄜㄩˇㄑㄧˋㄖㄨˊ:「ㄇㄢˋ˙ㄓㄜ!」、「ㄋㄧˇㄎㄜˇㄧㄠˋㄌㄠˊㄌㄠˊㄐㄧˋ˙ㄓㄜ!」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著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zhù
解釋:
  1. 撰述、寫作。
    【例】編著、著書立說
  2. 文章、作品的通稱。
    【例】名著、巨著
  3. 明白、清楚。
    【例】顯著、昭著
注音:
漢語拼音: zhuó
解釋:
  1. 穿上。
    【例】著衣、穿著
  2. 到達、接觸。
    【例】著陸、不著邊際
  3. 依附,使依附。
    【例】著色、著墨
  4. 命令、差使。
    【例】著人前來
  5. 下棋行子。
    【例】棋高一著
注音:
漢語拼音: zháo
解釋:
  1. 接近、靠近。
    【例】前不搭村,後不著店。
  2. 陷入。
    【例】他著了我的道了。
  3. 助詞。附動詞後,表示動作已達結果的語氣。
    【例】找著、睡著
注音:
漢語拼音: zhāo
解釋:
  1. 受。
    【例】著風、著涼
  2. 發生。
    【例】著急、著慌
  3. 計策、方法。
    【例】三十六著,走為上著。(《水滸傳.第二回》)
注音:
漢語拼音: zhe
解釋:
  1. 助詞:(1) 附動詞後,表示動作持續進行。
    【例】他正和客戶說著話,別進去打岔。 (2) 附動詞或形容詞後,表示動作、狀態持續存在。
    【例】記著、慢著、隨著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著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zhù
解釋:
[動]
1.顯露、表現。《禮記.大學》:「揜其不善而著其善。」
2.標舉、標示。《禮記.祭法》:「帝嚳能序星辰以著眾。」《漢書.卷六○.杜周傳》:「若此,則流言消釋,疑惑著明。」
3.撰述、寫作。《史記.卷六三.老子韓非傳》:「於是老子迺著書上下篇。」《文選.曹丕.與吳質書》:「著《中論》二十餘篇,成一家之言。」
4.記載。《墨子.明鬼下》:「周人從者莫不見,遠者莫不聞,著在周之春秋。」《左傳.襄公二十三年》:「初,斐豹隸也,著於丹書。」
[名]
1.文章、作品的通稱。如:「名著」、「巨著」。
2.《詩經.齊風》的篇名。共三章。根據〈詩序〉:「〈著〉,刺時也。」或亦指嫁者即事之詩。首章三句為:「俟我於著乎而,充耳以素乎而,尚之以瓊華乎而。」
[形]
顯明。如:「顯著的差別」。
注音:
漢語拼音: zhuó
解釋:
[動]
1.穿上。《樂府詩集.卷七三.雜曲歌辭十三.古辭.焦仲卿妻》:「著我繡裌裙,事事四五通。」唐.李白〈上元夫人〉詩:「裘披青毛錦,身著赤霜袍。」
2.附、接觸。如:「附著」。《國語.晉語四》:「今戾久矣,戾久將底。底著滯淫,誰能興之?」《文選.宋玉.登徒子好色賦》:「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
3.及、到。如:「著陸」。《三國志.卷二六.魏書.田豫傳》:「賊還,果遇惡風,船皆觸山沉沒,波蕩著岸。」唐.沈佺期〈雜詩〉三首之二:「妾家臨渭北,春夢著遼西。」
4.開花或結果。唐.王維〈雜詩〉三首之二:「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宋.蘇軾〈周教授索枸杞因以詩贈錄呈廣倅蕭大夫〉詩:「春根夏苗秋著子,盡付天隨恥充腹。」
5.命令、差使。元.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二折》:「我著你但去處行監坐守,誰著你迤逗的胡行亂走?」《西遊記》第一三回:「接至裡面供給了,著僧綱請往福原等安歇。」
[名]
1.下棋行子。如:「棋高一著」。
2.處事的方法、計策。如:「失著」、「無著」。
3.事情的歸宿。如:「著落」。
注音:
漢語拼音: zháo
解釋:
[動]
1.表示狀態的持續或已有了結果。如:「燈點著了」、「找著了」、「睡著了」。
2.接觸。如:「上不著天,下不著地」、「前不搭村,後不著店」。
3.陷入、中計。如:「他著了我的道了。」
[副]
恰好、得當。如:「這筆錢真花著了。」
注音:
漢語拼音: zhāo
解釋:
[名]
計策、方法。《水滸傳》第二回:「三十六著,走為上著。」
[動]
1.放置。晉.陶淵明〈晉故征西大將軍長史孟府君傳〉:「文成示溫,溫以著坐處。」
2.受。如:「著風」、「著涼」。
3.發生。如:「著急」、「著慌」。
[副]
北方方言。指意見相合、同意。如:「著哇!這正合我意。」
注音:
漢語拼音: zhe
解釋:
[助]
1.表示動作正持續進行。如:「坐著」、「正說著話」。
2.表示動作的存有。如:「鑲著花邊兒」、「貼著標語」。
3.表示某種情形的程度。如:「他可聰明著呢!」、「這石頭沉著呢!」
4.表示命令或囑咐的語氣。如:「你慢著!」、「你可要記著!」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著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對應華語: 正確、著、中、定、得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對應華語: 沾上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對應華語: 到、以為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著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io̍h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對。
  2. [[動] ] 輪到。
  3. [[動] ] 得到。
  4. [[動] ] 得、要、必須。
  5. [[助] ] 動詞補語,表示動作之結果。
  6. [[助] ] 動詞補語,後接形容該動作的狀態描述。
  7. [[助] ] 正符合、擊中目標。
  8. [[助] ] 語助詞,表示意外。
音讀: to̍h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燃、燒。
  2. [[動] ] 點燈。把燈點亮。
音讀: tio̍k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音讀: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著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ㄓㄨˋ

1. 顯露、表現。《禮記.大學》:「揜其不善而著其善。」

2. 顯明。《後漢書.卷六二.荀韓鍾陳列傳.荀淑》:「於是天人之際,事物之宜,粲然顯著,罔不備矣。」漢.蔡邕〈釋誨〉:「君子推微達著,尋端見緒,履霜知冰,踐露知暑。」

3. 標舉、標示。《禮記.祭法》:「帝嚳能序星辰以著眾。」

4. 撰述、寫作。《史記.卷六三.老子韓非列傳.老子》:「於是老子迺著書上下篇。」三國魏.曹丕〈與吳質書〉:「著中論二十餘篇,成一家之言。」

5. 記載。《左傳.襄公二十三年》:「初,斐豹隸也,著於丹書。」《墨子.明鬼下》:「周人從者莫不見,遠者莫不聞,著在周之春秋。」

6. 文章、作品之通稱。如:「名著」、「巨著」。

7. 定居不遷徙的住民。如:「土著」。

8. 《詩經.齊風》之篇名。計三章。據詩序:「著,刺時也。」或亦指嫁者即事之詩。首章三句為:「俟我於著乎而,充耳以素乎而,尚之以瓊華乎而。」著,與「寧」通,指門屏之間。

㈡ㄓㄨㄛˊ

1. 穿、戴。《樂府詩集.卷七三.雜曲歌辭一三.古辭.焦仲卿妻》:「著我繡裌裙,事事四五通。」唐.李白〈上元夫人〉詩:「裘披青毛錦,身著赤霜袍。」

2. 依附、接觸。如:「附著」。《國語.晉語四》:「今戾久矣,戾久將底。底著滯淫,誰能興之?」

3. 塗抹。如:「著色」。東周戰國.宋玉〈登徒子好色賦〉:「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詮賦》:「麗詞雅義,符采相勝,如組織之品朱紫,畫繪之著玄黃,文雖新而有質,色雖糅而有本,此立賦之大體也。」

4. 及、到。如:「著陸」。《三國志.卷二六.魏書.滿田牽郭傳.田豫》:「賊還,果遇惡風,船皆觸山沉沒,波蕩著岸。」唐.沈佺期〈雜詩〉三首之二:「妾家臨渭北,春夢著潦西。」

5. 開花或結果。唐.王維〈雜詩〉三首之二:「來時綺窗前,寒梅著花未?」宋.蘇軾〈周教授索枸杞因以詩贈錄呈廣倅蕭大夫〉詩:「春根夏苗秋著子,盡付天隨恥充。」

6. 命令、差使。元.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二折》:「我著你但去處行監坐守,誰著你迤逗的胡行亂走?」《西遊記》第一三回:「接至裡面供給了,著僧綱請往福原等安歇。」

7. 事之歸宿、結果。唐.韋莊〈出關〉詩:「危時祇合身無著,白日那堪事有涯。」《朱子全書.卷二.學二.靜》:「蓋靜坐時,便涵養得本源稍定,雖是不免逐物,及自覺而收斂歸來,也有個著落。」

㈢ㄓㄠˊ

1. 表狀態持續或已有結果。如:「燈點著了」、「找著了」、「睡著了」。元.關漢卿《竇娥冤》第一折:「嫁的個同住人,他可又拔著短籌。」《石點頭.卷四.瞿鳳奴情愆死蓋》:「這方氏本又是按捺不下這點春情的半老佳人,一見了孫三郎如此賣弄,正撥著他的癢處。」

2. 燃燒。如:「著火」。唐.杜甫〈初冬〉詩:「漁舟上急水,獵火著高林。」

3. 接觸。如:「上不著天,下不著地」。元.王曄《桃花女》第二折:「彭祖一百歲,牙齒拖著地,飯也吃不的,教他活受罪。」《西遊記》第二七回:「這等半山之中,前不巴村,後不著店,有錢也沒買處,教往那裡尋齋?」

4. 陷入、中計。如:「他著了我的道了。」《水滸傳》第五回:「這賊禿不是好人!倒著了那廝手腳,卻從那裡去了!」《醒世恆言.卷一六.陸五漢硬留合色鞋》:「我常時見他端端正正,還是黃花女兒,不像要尋野食喫的,怎生著了你的道兒?」

㈣ㄓㄠ

1. 計策、方法。如:「失著」。《水滸傳》第二回:「三十六著,走為上著。」《文明小史》第四九回:「說完端起茶碗,旁邊喊了一聲『送客』!勞航芥不曾預備他有這們一著,吃了一驚。」

2. 放置。晉.陶淵明〈晉故征西大將軍長史孟府君傳〉:「文成示溫,溫以著坐處。」

3. 受。如:「著風」、「著涼」。

4. 發生。《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一:「老兄不必著慌!銀子是小弟拾得在此,自當奉璧。」《紅樓夢》第七一回:「王夫人便道:『臨陣磨槍,也中用!有這會子著急,天天寫寫念念,有多少頑不了的!』」

5. 北方方言。指意見相合、同意。如:「著哇!這正合我意。」

㈤˙ㄓㄜ

1. 表動作正持續進行。如:「坐著」、「正說著話」。《文明小史》第一七回:「兩個人拉著手問長問短,站著說了半天話。」《儒林外史》第三三回:「這日杜少卿大醉了,竟攜著娘子的手,出了園門,一手拿著金杯,大笑著,在清涼山岡子上走了一里多路。背後三四個婦女,嘻嘻笑笑跟著。兩邊看的人目眩神搖,不敢仰視。」

2. 表動作之存有。如:「貼著標語」。《兒女英雄傳》第二回:「傍邊粘著一個小小紅籤兒,上寫著『請內批』三個字,那核辦的師爺也不曾填寫。」《儒林外史》第一回:「那黑雲邊上鑲著白雲,漸漸散去,透出一派日光來,照耀得滿湖通紅。」

3. 表某種情形之程度。如:「這石頭沉著呢!」元.關漢卿《謝天香》第二折:「(錢大尹)他若念出可可二字來,便是誤犯俺大官諱字,我扣廳責他四十,這廝倒聰明著哩!」

4. 表命令或囑咐之語氣。《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八回:「且慢著走罷!此刻黃浦灘一帶嚴緊得很!」《紅樓夢》第八二回:「如若懈怠,我是斷乎不依的。自古道:『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你好生記著我的話。」

注音: ㈠ㄓㄨˋ ㈡ㄓㄨㄛˊ ㈢ㄓㄠˊ ㈣ㄓㄠ ㈤˙ㄓㄜ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著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