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邵雍 - 教育百科
ˋ
  • 漢語拼音 shào yōng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hào yōng
解釋:
人名。(西元1011~1077)字堯夫,宋范陽(今河北省涿縣人)。精先天象數之學。寓洛四十年,稱所居為「安樂窩」,卒諡康節。著有《先天圖》、《皇極經世》、《漁樵問答》、《伊川擊壤集》等。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邵雍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程運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邵雍(1011~1077)字堯夫,先世河北范陽(今河北涿縣)人。曾祖邵令,以軍職隨從宋太祖部下,始移居衡漳(今河北省曲周、肥鄉間);祖邵德新,父邵古,皆隱居不仕。雍自幼隨父居洛陽,刻苦自學,已而嘆曰:「昔人尚友於古,吾獨未及四方。」於是踰河、汾,涉淮、漢,周遊齊、魯、宋、鄭之墟而始還。時北海李之才攝共城令,授以河圖、洛書、先天象數之學,雍探賾索隱,妙悟神契,多所自得,蓬蓽甕牖,不蔽風雨,而怡然自樂。
  時富鄭公(弼)、司馬溫公(光)等退居洛陽,集資購圓宅一座,供雍居住;出則乘一小車,一人挽之,任意所適,士大夫聞其車音,爭相迎候;雍遇人無貴賤賢不肖,一接以誠,樂道人之善而未嘗及其惡,故賢者悅其德,不賢者喜其真,久而益信服之。邵雍雖不居官職,與富弼、呂公著、祖無擇等常詩酒唱和,與王安石之弟王安國也常有往還。
  嘉祐中,仁宗詔舉遺逸,王拱辰引薦邵雍,辭不赴;熙寧初(神宗),復求逸士,中丞呂誨薦補潁州團練推官,仍固辭不就。從其送友人赴任時所寫「方今路險善求容」,以告誡友人提防仕途險惡,及在〔擊壤集〕中發出「天道不難知,人情不易窺」的感嘆,並對張子房的那種「功成、名遂、身退」、「曲則全」、「能始又能終」的思想加以稱許,可以看出他飽歷世情後,抱持著一種守身避世、明哲保身的思想。
  邵雍的著作有〔皇極經世書〕和詩集〔伊川擊壤集〕近百萬言,明徐必達編的〔邵子全書〕中尚收錄有〔漁樵問對〕、〔無名公傳〕、〔自傳〕及〔洛陽懷古賦〕等;其中〔皇極經世書〕是他最重要的代表作。
  「皇極經世」的涵義,依其子邵伯溫的解釋是:「至大之謂皇,至中之謂極,至止之謂經,至變之謂世。」關於〔皇極經世書〕之主要內容,邵伯溫又說:「窮日、月、星、辰、飛、走、動、植之數,以盡天地萬物之理,述皇、帝、王、霸之事,以明大中至正之道。陰陽之消長,古今之治亂,概然可見矣。故書謂之〔皇極經世〕,篇謂之〔觀物〕焉。」由此可見,邵雍的目的,是要建立一個包羅宇宙、自然、社會、人生的思想體系,並企圖找到貫串整個體系的最高法則,且申言如能掌握此一體系與法則,就可上知宇宙,下應人事而不疲。正如清代學者王植在所著〔皇極經世全書解〕卷首所說:「皇極經世,邵子以名其書也;觀物,以名篇也。著書何意?書之名即書之意也。」又說:「言治道則上推三皇,所謂『惟皇作極』,故曰皇極也。經緯組織之謂經,曰元、曰會、曰運,皆世之積,故以元經會,以會經運,皆以經世也。以皇極經世,而曰觀物,非以皇作極,則非所以經世也,非以皇極經世,非所以為觀物也。非曠觀萬物,則非所以為皇極之經世也。邵子之言,往往自解之矣。」
  以上邵、王二說,雖對「皇」、「極」的解釋不同,對「經世」的解說則均認為指的是治理人世、經世致用。
  邵雍在宇宙論方面,仍根據〔易傳〕,認為太極是宇宙萬物的本源,道存在於太極之中;而天地即太極之全體,動靜即太極之妙用。他又指出,「先天之學,心法也;萬化萬事生於心。」這裡所說的「心」,並不專指人心,是指作為天地之心而位處於中的「太極」。
  在性理學說方面,見於他所著〔觀物內篇〕。他說:「〔易〕曰:『窮理盡性,以至于命。』所以謂之理者,物之理也;所以謂之性者,天之性也;所以謂之命者,處理性者也。所以能處理性者,非道而何?」
  在〔觀物外篇〕中又說:「天使我有之謂命,命之在我之謂性,性之在物之謂理。」在邵雍的思想體系中,他所謂「物之理」,就是他所編造的象數系統;而所說的「物」,指被太極或道創造出來的東西。
  在〔觀物篇〕中,他又提出不「以我觀物」,要「以物觀物」;只有「以物觀物」,才能發現道生天地。因為天地也是被道創造出來的萬物的總稱,而「道」或「太極」,則是天地萬物的本源。
  在人生哲學方面,他認為世道險惡,人心叵測,對世道人心採取憤激、悲觀的看法。
  在歷史哲學方面,他認為治世少,亂世多,君子少,小人多;而執政者行仁政與不行仁政是王朝興廢的關鍵。
  在社會政治思想方面,他主張務實,反對空談;並提出「權」與「變」的思想。他在〔觀物內篇〕中說:「夫變也者,吳天生萬物之謂也;權也者,聖人生萬民之謂也。非生物生民,烏得謂之權變乎?」又說:「三皇同仁而異化,五帝同禮而異教,三王同義而異勸,五伯同智而異率。」以及「道、德、功、力者,存乎體者也,化、教、勸、率,存乎用者也。體用之間,有變存焉。」又說:「以道化民者,民亦以道歸之。」「以德教天下者,天下亦以德歸之。」與近代社會政治思想,若合符節。
  在教育目的方面,邵雍主張學為聖人。他說:「聖也者,人之至者也;人之至者,謂其能以一心觀萬心,一身觀萬身,一世觀萬世者焉;其能以心代天意,口代天言,手代天工,身代天事者焉;其能以上識天時,下盡地理,中盡物情,通照人事者焉;其能以彌綸天地,出入造化,進退古今,表裡人物者焉。」
  在教育方法方面,主張:「學不至於樂,不可謂之學。」又說:「學不際天人,不足謂之學。」並主張:「讀書須窮理。」「欲窮理,必讀四書。」「心須專一,專一即不分,不分則能應萬物。」此外尚強調「思慮一萌,鬼神知之矣,故君子不可不慎獨。」
  邵雍卒於熙寧十年,享年六十七。元祐中,賜說康節,此從歐陽文忠公子歐陽棐之議:「溫良好樂曰康,能固所守曰節。」實為邵雍人格之寫照。咸淳初,從祀孔廟,追封新安伯;明嘉靖中,祀稱先儒邵子。
  邵雍高弟呂希哲、呂希績、呂希純、王豫、張岷、李籲、周純明、田述古、尹材、張雲卿,私淑晁景迂、陳瓘等,〔宋元學案〕中均有傳。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邵雍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會員投稿&教育Wiki
教育Wiki
時間
版本內容
投稿者
2014年
教育Wiki

會員投稿
我要投稿連結圖示
您查詢的詞條還尚未有會員貢獻內容,若您有注音、釋義或圖片,歡迎透過會員上傳分享給教育百科, 我們將審查上架您貢獻的詞條,供其他使用者參閱。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